健康解碼:「抵禦耐藥性」保障下一代

健康解碼:「抵禦耐藥性」保障下一代

今年世界衞生組織舉辦的「世界衞生日」以「抵禦耐藥性」為主題,並以「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為口號,發起一項全球性活動。目的是要喚起世界各國對這課題的關注並作出適當的政策和行動,以保障人類的後代有合適藥物使用。
抗生素原本是治療細菌感染的有效藥物,自被發現及使用後,救治了不少患者。然而,由於廣泛的使用,近年越來越多細菌出現耐藥性,即以往有效的抗生素再不能治療這些細菌引致的感染。

嚴緊使用抗生素

當細菌對大部份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時,它們就是我們經常提起的「超級細菌」或「惡菌」。它們所引起的感染很難找到合適的藥物醫治,而嚴重的更可能出現「無藥可用」的情況。況且這些感染還可以傳播給他人,一旦發生大範圍傳播,將會嚴重影響個人和社會。因此,問題絕不容忽視。
我們如何可從個人層面出發,預防細菌產生耐藥性呢?不適當和非理性地使用抗生素,會助長耐藥性細菌的出現和傳播。所以,當使用抗生素時,我們必須嚴格遵從以下各點:
‧只有在醫生處方下才可使用抗生素
‧遵從醫護人員的建議使用藥物
‧在使用抗生素期間,須加強注意衞生。在保護自己之餘,也可防止細菌傳播
‧時刻保持雙手清潔
‧食物須徹底煮熟,方可進食
‧食水須經煮沸,才可飲用
‧所有傷口必須妥善消毒及覆蓋好
‧如有咳嗽、打噴嚏、流鼻水或喉嚨痛等症狀,立即戴上口罩

撰文:衞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高級醫生譚玫瑰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