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預算案弄致家嘈屋閉,有人說離開了香港、沒有交稅,或未滿18歲的,都不應收6000元,亦有人指出,派6000元是短視的行為。一場派錢遊戲,盡看人生百態。
其實無論是在家庭、公司,或是社會,金錢都是你爭我奪的對象,問題是當中的競爭是否良性。爭家產是一個好的例子,在往後的一、二十年,當上一代的富豪相繼離世,爭產事件會陸續上演。
普通家庭沒有家產可爭,但會在如何在冬至飯、團年飯中分賬,如何支付家用,或是在5月填報稅表時,決定誰領取父母免稅額而爭吵。這顯示了家庭教育、對金錢的態度、個人修養和技能等問題。
在公司,不同部門會為資源分配而交手,正面看是編制預算,負面看是爭奪資源。資源多了,可以開新的職位,升職、加薪;資源少了,沒有新的項目及人手,表現會差一些。沒有能力開源的機構,在分配資源時會倍感壓力,只有聽天由命,等候給予資源多少便用多少,沒有自主能力。有人說,這好比一群禿鷹在啄死屍,死屍只有一件,但爭取的個體卻是無限。
藉藍海策略享更多資源
不得不承認,有些機構或是個人能力有限,只有等候資源分配,如果仍然有些能力,等候不是長遠之計。開源節流中的開源,才是持續生存之道。
用上了藍海策略,找一些競爭者不多的行業入行,可令你有更多資源。經濟不景時,不少低技術的人會駕的士,但這行業收入大不如前,提升自己的能力一定可減少因爭資源而來的家嘈屋閉。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