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名字 - 陶傑

玫瑰的名字 - 陶傑

大陸朋友捧着現金,想在香港買房產,順便把年幼的子女送來香港的「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沒有所謂「國民教育」,即使有,像法國學校,教的是法國大革命傳下來的自由、平等、博愛,不會教小孩熱愛毛澤東,我告訴那位家長:這是給子女最好的品格禮物,你真有眼光。
那麼買房子,香港那麼大,該上哪裏買呢?來人問。
很簡單,我說:打開一張香港地圖,仔細辨認街道名稱,第一等,凡街名都是英國的地理名稱的,像僑福道(GuildfordRoad)、多實街(DorsetCrescent)、牛津道(OxfordRoad)、禧福道(HerefordRoad),地段必優越,房價必昂貴,業主的DNA,沾着英國山明水秀,也一定高尚。
若是以中國地名冠名,像上海街、汕頭街、山東街、貴州街,多半是勞動人民出沒的地區,看見這種地名,不要貪房子便宜,記着孟母三遷的典故,一定要迴避。
「聽說以前總督和英國軍人冠名的街道物業,也很值錢。」來人說。
「這就不一定了,英文的動詞,多規則動詞,也有不規則的文法,包藏禍心,在這裏埋了地雷呀。」我警告:「羅便臣道(RobinsonRoad)、堅道(CaineRoad)、梅道(MayRoad)就很好,但軒尼詩道(HenessyRoad)、砵甸乍街(PottingerStreet),不是沙塵滾滾,就是攤販出沒。特別是奶路臣街(NelsonStreet),原名納爾遜,是大敗拿破崙的海軍上將,但奶路臣街卻是豬皮、牛雜、鳳爪、野雞出沒的地方。」
在香港買房子,沒得愛國的,要帶着親英崇洋的眼光,方保障利益,在這方面,中國人愛買Burberry和LV,一發現歐美名牌是MadeinChina加工的,即刻藐嘴,沒有問題。
不信?想大陸產婦不來香港生產,把瑪麗醫院改名為特區第一人民醫院,伊利沙伯醫院改名為董建華紅色醫院,用簡體字做招牌,加一顆大紅星,包管大陸孕婦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