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攻略:廣告傘設計 闢企業推廣另類戰線

商場攻略:
廣告傘設計 闢企業推廣另類戰線

趙敏華(Eva)創業初期主打禮品生意,原因是拍檔對禮品生意有豐富經驗,兼有一批熟客和相熟廠家。不過禮品種類繁多,加上行內競爭激烈,反而一般廣告公司提供的廣告傘款式不多,罕有提供設計服務,故成立廣告傘公司,開闢另類市場。
記者:陳皓怡 攝影:程志遠

趙敏華的廣告傘公司開業6年,有不少大品牌找她造傘,「家做緊唔同嘅客,好似銀行、醫管局、地產商同外國嘅時裝護膚品牌。」本地公司能吸引大品牌客戶,Eva解釋,「除咗一般要交貨快保持質素,仲要識同佢哋設計埋,做開市場推廣未必造遮。」
既識推廣,又識造傘,但廣告傘公司市場競爭大,「開呢間公司之前有唔止20間差唔多嘅公司,而且仲有唔少老行尊。」不過Eva對前景充滿信心,「好多同行係上一代或者係再上一代,時代唔同,客嘅要求都唔同咗。」她說,同行做法僅得A、B、C三個選擇,不是膠柄便是木柄,那麼現在的客人又有何要求?

選擇少難達顧客要求

「好似幫時裝公司造,佢哋要把遮好女性化,但又唔想大大個logo印上去咁老土。」Eva曾幫某地產商造傘,一個樓盤動輒千萬,廣告傘亦格外講究,「要皮手柄,出面睇一個款,入面睇又另一個款,要做兩層。」
廣告傘本身的功用就是推廣宣傳,Eva為他人作嫁衣裳,至於自己的公司,她靠的是口碑,「有啲公司想造遮會上網搵,格咗幾間公司價,比較邊間專業啲,又或者靠顧客嘅口碑。」企業是否願意花錢宣傳推廣,視乎經濟情況,08年金融海嘯,Eva的生意跌落谷底,「清晒手上嘅單就冇新單,每月一張單都未必有。」

夏天炎熱,有顧客要求在傘內裝上風扇,增添凉意。

自家品牌成失敗之作

在這段時間,Eva除了靠積蓄捱過,同時亦為迎接經濟好轉做準備,「平時忙,你唔會得閒諗點令內部系統完善,點樣加快效率,調整生產程序令產品更符合要求。」海嘯結束,她的定單亦由每月兩、三張定單,增至現時每月約10張。
不過,08年推出自家品牌納米傘卻成失敗之作,現在還未回本。她說,廣告傘與自家品牌的銷售額比例達9比1,不過她無後悔做自家品牌,相信仍有發展空間。

開業成本

租金:1.5萬元
裝修:4萬元
入貨:12萬元
水電:5000元
投資額:18萬元

註:包括3個月按金

每月收支

租金:1.5萬元
人工:3萬元
入貨:1.25萬元
水電:5000元
營業額:15萬元

打工十年為創業

Eva早有創業計劃,大學攻讀會計,「會計唔止有用,更係『必要』。每間公司核心就係盤數,識管好資金流,做好預算,冇可能假手於人。同埋有最基本嘅理財價值觀,咁就唔會冒太高風險。」她認為,風險越低,成功機會越大,「整間公司好多使費,如果你做好賬務,會睇到啲錢點樣流動,會唔會使大咗?喺前幾個月預視到發生乜事,及早避免。」
此外,創業前Eva任職不同公司,目的是儲足經驗圓創業夢。她認為,除了有穩健的財務,更要透過打工累積經驗,「要有學識,仲要實戰,物流、管理、產品銷售、市場推廣,唔止係講錢,要知道點樣送貨、報關都要知,好多濕碎嘢。」

讀會計管好資金流

打工10年,累積經驗之餘亦儲足彈藥,「打工一來儲經驗,二來儲錢,令生意影響唔到生活,亦唔會因為生活過度開銷影響到生意,創業時我儲咗幾十萬,夠食幾年。」
數口精之外,人際關係亦重要,Eva創業時參與創業計劃,志在結交不同朋友,「賺錢係一個環節,不過唔係最重要,要講機遇,有冇提攜你嘅客戶。」08年金融海嘯,她辦了不少社會服務,除做善事,亦提升公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