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來見你 - 林夕

誰還來見你 - 林夕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董某最近有名言(以言得名之言),着他的學生四十歲還沒賺到四千萬就不要來見他,更直指高學歷低收入意味着恥辱與失敗。開頭看這消息沒看仔細,還以為這是在課堂上的授課內容,原來是在微博發文,是公開大學的課文。
第一反應是:有這樣的老師,還需要有學生麼?別誤會這是在揶揄董教授,不該向學生或全國學生灌輸把大學教育當職業先修甚至淘金學院的觀念。由古代科舉到現代考試制度,一直在培養上學就是求分數,求分數就是學掙錢的意識,抱此觀念者早成為畸形制度的典型產物,根本不勞董教授開講。除非董教授索性教授憑高學歷就能年取兩百萬而取之有道的秘方,否則開出這條件來恐嚇或鼓勵學生,跡近清談。所以說,有這種教授,就毋須要學生。
董師說四十歲後賺不到四千萬不要去見他,問題不是他開的價碼太辣了一點,好像不大明白內地博士博士後大貶值的現象,而是,他本人在不惑之年又有沒有四千萬清白的身家?如果沒有,到底是學生沒臉去見他還是他沒臉讓學生敍這個舊?
最有趣的是畢業十多二十年後,四十才的成年人,可能已經事業家庭兩邊忙,還會長情到跟老師敍會?稀有品種自然不能排除,但念舊對象斷不會是董教授之流。中年對老年的師生相聚,暢談從前現在,分享身份轉變後的想法,原是何等美好的事,我有過這種關係的老師,所以懂得。但董教授不懂這個,跟他還有甚麼情好講?難道耳順之年,仍聽得下千萬富翁分享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