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人民幣升值,除了北上存款,亦有不少港人返內地購買人民幣保險。港人到內地買保險屬境外人士投保,雖然壽險、危疾及醫療等大部份保險計劃均接受投保,但內地保險經紀指,內地醫療保險泛指中國醫療系統,並不包括香港醫院,故不建議港人購買內地醫療保險。此外,港人北上買具投資儲蓄成份的保險,更要注意保障程度或與香港有別。
本報記者以顧客身份在港聯絡內地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表示希望返內地購買普通壽險、危疾及具儲蓄成份的壽險,要求提供保險資料,並相約在內地面談。約一星期後,記者與國壽保險職員於該公司深圳的辦公室會面。該職員大力推銷一款分紅型的壽險,至於記者索取的其他保險資料,包括普通壽險及危疾,則未有詳細介紹。
保額僅為已繳保費
該名國壽保險職員推介的分紅壽險,保額為已繳保費,故按年遞增,以每年供1.2萬元(人民幣.下同),供款10年,保障期50年計,若投保人供款兩年便不幸身故,只獲賠2.4萬元。不過,投保人每兩年可取保證紅利3898.1元。投保人亦可選擇不提取保證紅利,直至期滿才連累積年利息一併提取,至於實際累積年利率會由保險公司每年公佈。
以上述例子,投保人10年供款期滿後才可獲最高身故賠償12萬元,供款期內及期滿後沒提取保額及紅利,50年後預計可收保證紅利約33.6萬元(見表)。
類似的分紅型壽險,在港並不流行。據香港某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料,本港雖然亦有保額按供款年期遞增的保險產品,但保額並不是純粹已付保費的總和,而是額外提供一定保障。至於香港常見的壽險,是按投保人需要,由保險中介人建議保額,再按有關保額及投保人個別因素釐定保費。
親自簽保單免爭拗
內地保險業人士指出,近年港人北上投保數字有所增加,但暫無有關統計數據。購買內地壽險,可以現金或支票一筆過付款,若投保人打算月供,需在內地銀行開設人民幣戶口,並申請自動轉賬。
部份保險公司規定,若每次或一筆過繳付金額逾1000元,不可以現金交收,以保障投保人利益。保險業人士提醒,港人必須在內地親身簽署保單,切忌由他人代簽,否則若出現糾紛,即使已繳保費,保單亦有機會無效。
設冷靜期 保費可全退
雖然內地或港人投保,都是根據相同的保險條款,但投保前,宜向相關部門查核有關保險公司或銷售人員是否持有有效牌照,中保監網站的保險中介監管訊息系統,可查閱銷售員牌照。此外,當出現跨境索償,受保人須向內地保險公司遞交各類文件,如身故索償,須提供保單正本、受保人已註銷身份證、死亡證、受益人身份證以及投保人與受益人關係等證明。
對於中、港兩地保單條款詞彙有異,保險業人士建議,可要求使用英文保單。內地購買保險亦設有冷靜期,按各保險公司及產品而定,一般保障期逾一年的產品,冷靜期約10天。冷靜期內退保,可退回所有已繳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