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招拆招產品縮水 推貴貨 食品商曲線加價

見招拆招
產品縮水 推貴貨 食品商曲線加價

雖然發改委嚴格管制物價,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食品企業仍有很多方法可以變相加價。如把產品的包裝份量縮少,或透過推出新產品來調升價格,從而改善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非快速消費品難限價

如剛被叫停加價計劃的康師傅(322),日前就有內地報道指,其飲品系列「每日C」換新包裝後,每瓶容量由原來的500毫升縮至只有450毫升,但售價卻沒有改變。而伊利旗下冰條亦被發現有縮水,重量減少十多克。而蒙牛(2319)雖然今年亦計劃同類產品不會漲價,但會利用增加中高端產品比重、推出更多貴價產品的手段,來提升公司整體價格水平,抵銷成本上漲的壓力。
一些市場集中度較低的行業,如服裝、家電製造等,由於企業數目眾多,難以進行價格管控。
事實上,有飲品企業近日亦成功加價。如青啤(168)近日在業績後分析員會議上,表明本月初已經加價5%,而華創(291)旗下的雪花啤酒亦有在各地進行「漸進性」的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