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活化工廈未如理想

特稿
活化工廈未如理想

特首曾蔭權大力提倡的活化工廈政策推出一年,地產界反應未如理想,發展局截至上月底只收到47宗改裝或重建的申請,佔合資格申請的工廈數目不足5%。不過,協助工廈業主提出申請的發展機遇辦事處認為,反應令人鼓舞。

一年僅獲47宗申請

活化工廈措施去年4月1日生效,全港逾1,000幢合資格工廈受惠。不過,地政總署截至上月底,僅接獲47宗申請,37宗屬整幢改裝,其餘10宗屬重建。在該37宗工廈改裝申請中,有13宗已獲批,主要位於觀塘及九龍灣,計劃改裝成辦公室、食肆、零售服務及酒店,但其中3宗獲批改裝工廈,業主後來主動撤回申請。發展局發言人稱,對方是因為商業理由而改變初衷。另外24宗個案,有3宗因為高度超出限制等理由被拒,1宗主動撤回,其餘20宗仍在處理中。
申請工廈重建的10宗個案,有7宗已獲批,主要是位於長沙灣、觀塘及油塘等,新用途主要是住宅、商廈及酒店。其餘3宗也在處理中。
活化工廈措施暫定為期3年,發展局正進行中期檢討。有測量師認為,政府在申請工廈改裝上定出太多技術規限,是令不少工廈業主卻步的原因。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