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報喜,烏鴉報凶。有一友人非常忌諱烏鴉,說每見烏鴉即意味有不祥之兆。我說若不見烏鴉是不是不祥之事就不會來呢?
宋朝名臣范仲淹曾寫過一首《靈烏賦》藉烏鴉之報凶以明志。他可說是中國的「哭泣的先知」。
話說范仲淹擔任北宋京城開封的知府,他大力整頓官僚機構,剔除弊政。他發現宰相呂夷簡廣開後門,濫用私人,便根據自己的調查,繪製了一張「百官圖」呈給宋仁宗。他指着圖中開列的眾官調升情況,對呂夷簡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然而呂夷簡權傾一時,蠱惑君主將范仲淹貶為饒州知州。饒州在鄱陽湖畔。從開封走水路到此,至少須經十幾個州。除揚州外,一路之上竟無人出門接待范仲淹,范仲淹對此毫不介意,反而作詩道:「世間榮辱何須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不久,范仲淹的妻子李氏病死在饒州,他自己也得了重病。在附近做縣令的友人梅堯臣,寫了一首《啄木》詩和一首《靈烏賦》給他。梅堯臣在《啄木》詩中勸他不要像啄木鳥一樣,啄了林中蟲,卻招來殺身之禍;《靈烏賦》中說他在朝中屢次直言,都被當作烏鴉不祥的叫聲,勸范仲淹應學報喜之鳥,而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凶訊而「招唾罵於里閭」。范仲淹立即回寫了一首同樣題目的《靈烏賦》給梅堯臣,他在賦中表示,烏鴉縱使因報凶而使自己折翼、被烹,但也不願隱瞞凶訊而給人帶來災禍,牠要在災禍未成形時就表示憂慮,烈火未熾時就表示恐懼(「憂於未形,恐於未熾」),要「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句話就是後世認為最值得推崇的范仲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