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李白 學外語 - 盧峯

喝李白 學外語 - 盧峯

上星期某個晚上,跟幾個到日本採訪地震災區最新情況的同事宵夜碰頭,一邊呷着「李白」清酒,一邊聽他們說採訪的經驗。聽着聽着,心裏羨慕得緊,只覺自己錯過了一次畢生難忘的閱歷。
在電視、報章、特刊看到的災難影片及圖片已夠震撼,親自到災場直擊報導的同事說現實情況比任何影片、圖片更令人瞠目結舌,更令人有不知身在何方的虛幻感覺。形同廢墟的海邊小鎮只剩下幾間小屋孤零零的佇立着,貨車擱在屋頂,商店招牌跟樹木、廢車、傢俬堆在一塊,通道上只有三、兩個失神的人在慢慢走着。這些場景比「明日之後」或「Inception」想像中的災難場面更可怕,更讓人難以置信,難怪有同事在報導中提到差點要帶一個陀螺來保持跟現實世界的聯繫,不至迷失。
羨慕歸羨慕,到異地採訪特大災難絕不是件容易的事。單是語言溝通已不容易克服。我們的兩文三語在兩岸三地、英美還能勉強應付,走遠一點,離開這個語區一點便一籌莫展。同事說今次災區在日本東北較偏遠窮困的地區,災區不少是長者,除了日語外其他外語都不懂。像我這類只懂早晨、午安、「奸爸爹」、「大丈夫」等幾個單字日語的人要在物資通訊缺乏的災區活動已非常困難,更不要說跟災民對話聊天,展現災場實況,發掘動人故事了。
同事又提起,不管在東京或東北災區對核事故都不算緊張,更沒有恐慌情緒;倒是在香港的家人、朋友還比較惶急,不僅傳來一些驚嚇的消息,彷彿核輻射對香港、大陸的殺傷力比對日本還要大。
說着說着,一支「李白」就幹掉了。離開的時候禁不住想,也許該急起直追,好好學一門外語;下回別的甚麼地方出事,自己也能當個合格的前線記者,到現場直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