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後QE2時代需緊盯通脹預期 - 李大同

環球透視:後QE2時代需緊盯通脹預期 - 李大同

投資者的心理狀態,與資產價格有着很大的相互關係。以石油及黃金近期的升勢,絕對反映投資者預期未來物價將續升。不過,據美國聯儲局副主席耶倫及紐約聯儲銀行行長達德利兩大巨頭的口風,儲局6月底如期結束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並且今年內都不會加息,扭轉超低息環境。那麼,這對投資者的心態有甚麼影響?
近期油金升勢,與季節性及通脹預期有密切關係,而儲局的姿態,更讓大家認為,既然儲局無意逆轉超寬鬆貨幣政策,通脹勢必如猛虎襲來。不過,PIMCO全球策略顧問克拉達上周提出一個有趣問題:若通脹預期突然崩塌,會出現甚麼影響?

投資者預期如快閃黨

投資者的預期心態從來如快閃黨,還記得08年,市場對通縮的預期,成功將疲弱的經濟轉化為二戰後最長最深的衰退期。去年中,很多投資者都認為美國經濟將陷入雙底衰退,但儲局其後露口風並宣佈推出QE2,市場預期立即改變,令股市延長牛氣冲天之勢。
當代經濟學泰斗佛利民及菲爾普斯早於上世紀60年代就認為,公眾對未來通脹的預期,對於實質通脹率有決定性影響。所以,師承佛利民的前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及現任主席伯南克,都深信只要處理好市場的通脹預期,一切事也好辦。對伯南克而言,成也預期、敗也預期,現時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對後QE2時代的預期。
有研究顯示,儲局所有動作的確對市場有重大影響。遠的不說,以去年3月首輪量寬措施結束,到儲局再次於8月買債的5個月期間,美股下跌6.5%。由去年8月儲局以回籠資金再買債,並於同年11月宣佈6000億美元的QE2,美股漲幅至今逾2成。
研究反映,當儲局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控制市場流動性時,資產價格傾向與決定價格的基本因素脫鈎。大同認為,美國國債市場及股市,仍未反映QE2完結後的資產價格。
正如金融專家莫爾丁(JohnMauldin)所言,每次危機都不同,儲局或認為他們能預測未來,能出招令通脹受控,但市場預期搖擺不定,他形容儲局現正駛過急彎,根本不能看見彎後情況,更加不能就未知情況作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