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由想起卡爾維諾的小說《樹上的男爵》,也想起了一些電影中描寫某些角色生活在樹上的場面,總覺得這些描寫有脫離現實,逃避到大自然的呼喚之感,好像《樹欲靜而心不息》內那個八歲大的小女孩,爬上大樹上生活不只是聽到父親死後的聲音,而是無法面對現實。生命,或者應該說生活是有代價的,就像那棵大樹無窮的生長,帶來的不是大自然的美麗,而是對周遭房屋的破壞。死亡和毀滅是一種生存的代價,茱莉貝杜切妮以生動而感人的象徵,令我們了解到大自然是沒有所謂好和壞,它就是不斷地運轉,生命的根會破壞人的居所,狂風暴雨也可在一夜間把整個村落吹翻了,種種人類之間的心理矛盾,被一下子擦得潔白,小女孩到暴風雨來臨仍然沒能面對現實,仍然要在樹上找安慰,但一切都不及生命存在本身來得真實,誰都要明白生存總是有代價的。
暴風之後有人選擇離去,找尋新的出路,也看到有人在原地企圖修復被破壞的東西,電影的主角家庭選擇離去,是對生命的體驗?還是要脫離包括喪夫喪父之痛的羈絆?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