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藥用藥--保健食品:信仰?健康之道?

知藥用藥--保健食品:信仰?健康之道?

在慢性疾病越趨普遍的香港,保健食品或許代表了一種健康信仰-藉着服用似乎天然的成份調節身體機能,希望最後能減少患病的風險。事實上,服用保健食品不比藥物便宜。
舉例說,降膽固醇的藥物每月低至一百元左右,但聲稱能幫助控制膽固醇的保健食品,則每月動輒二、三百元。從一些病人得知,他們之所以願意多付一點服用保健食品,是因為他們對藥物有心理障礙,亦相信保健食品能保持或改善健康。
記得有位藥劑師說過:「保健食品是讓健康的人服用的。」此話正是服用保健食品的基本原則。

維持健康的輔助品

保健食品只是維持身體健康的輔助品。保健食品終究不是藥物,效用和安全性未必有很多科學實證,故此我們不是對每種保健食品都充份了解。若已患病,應依賴的是藥物,而非保健食品。
現時香港對保健食品的監管不算嚴格,面對部份保健食品誇張的廣告,消費者須心水清,廣告上聲稱的科學數據未必完全真實,而且若某種保健食品確實如藥物一樣有效,這種保健食品應早已被當作藥物監管了。
對於長期病患者來說,若有意嘗試服用保健食品,應先知會主診醫生,並向藥劑師查詢自己是否適合服用該保健食品,例如了解保健食品會否與藥物產生相互作用。服用保健食品本身並無問題,但要用得安全,才是保障健康之道。
撰文: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