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解讀求量谷樓市 小心反效果

樓市解讀
求量谷樓市 小心反效果

例牌在農曆新年後才發生的樓市小陽春由一手樓盤帶起,但今年首三個月內只有長實和新地發功賣樓,缺少了另外兩間大型發展商──信置和恒地撐枱腳,第一季新盤雙拳難敵政策市,出現樓價乾升、缺乏成交量支持的現象。
觀乎最近新地推盤左搖右擺,在年初開售元朗泉薈後,多個新盤未能接力上馬,如奧運站瓏璽和筲箕灣譽都等等,似乎反映近月市況不就範,發展商勉強開盤未必有必勝把握的心態。
過往兩年,包括元朗YOHOMidtown、牛池灣峻弦、新蒲崗譽港.灣和鴨脷洲南灣,開價貴絕同區仍賣到開巷,反映市場資金充裕下,新地大膽開價仍收到正面效果。
鑑於近月資金走勢飄忽,令到股樓波動性加大,當中受到額外印花稅和正面按揭信貸資料庫影響,即時令對上兩個月住宅交投量急挫二至三成,本月有機會全月僅得8000餘宗成交。

散貨恐令人憂慮見頂

過往一手樓盤富有啟發性作用,對二手市場極具指標性。價位暫時尚維持在高位,但缺乏足夠成交量支持下,指樓市有能力再升難具說服力,因此踏入今年新盤月的開端,大量新盤出擊搶奪購買力意義有二:第一測試樓市的持久力;第二便是引出大量邊緣購買力,從而量化購買力才具啟示作用。
新地向來是樓市指標發展商之一,量及價均造成左右性的影響力,由於今年樓市前景仍不明朗化,縱使短期樓價難跌,惟不能抹煞樓市見頂的機會,故此在非核心的樓盤以取量先行,刺激隱埋了的購買力「重出江湖」,亦同時為了快將開售上半年重頭盤奧運站瓏璽打頭陣,一舉兩得。
不過能否如願以償,那便要看其他發展商能否合力推高樓市成交量,假若同樣以量取勝放棄取價策略,筆者預期可能造成反效果,帶出不良訊息,令買家懷疑「貼市價散貨」背後意義,可能有下半年樓市見頂、用家提防高位接火棒的風險。
有發展商預期,市場越來越敏感,當賣樓態度不一致很容易被市場解讀成為負面消息,「現時的用家有點風吹草動便會收手不入市,轉為一動不如一靜」,預期今年樓市的波動性將較去年為大。
記者:劉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