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04年人民銀行允許本港開展人民幣個人業務以來,香港一直是人行認可的唯一境外清算中心,在人民幣業務享有的獨特優勢亦有助本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本港的「獨家」角色可能告終,《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稱,人行正與新加坡金管局商討,使後者成為第2個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 記者:劉美儀
消息人士說,中方官員對此樂見其成,原因之一是中國認為新加坡很合適成為除香港之外另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因新加坡已是外界眼中的國際金融中心,而且與中國關係密切。惟消息指出,有關商討未必會在短期內達成決定。人行對該報查詢不予置評;新加坡金管局則稱,一直就推進對華貿易相關的人民幣業務發展上,作好準備。
金管局:港發展已具規模
香港金管局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則表示,本港在離岸人民幣業務及清算中心發展上,雖沒享專利地位,但無論從存款規模、跨境貿易結算量、市場深度及廣度上,香港已建立具相當規模的發展基礎,本港將繼續發揮自身及先行者優勢,促進及拓展人民幣業務。
銀行界及分析師亦認同,本港在人民幣業務發展及清算平台運作上,始終享有先行者優勢,本地累計的人民幣存款總額已不菲,而且中港經貿關係密切,跨境貿易結算量亦快速增長,本地人民幣投資產品如點心債,近期發行情況熱烈,首隻人民幣計價的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新股,亦將公開招股,故即使獅城加入欲分一杯羮,成為第2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短期內亦未必可挑戰本港地位,但不排除有分薄作用。
截至2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額,按月增加10%至4077億元(人民幣.下同),2月份跨境貿易結算的人民幣滙款總額為874億元,1月份則為1080億元。
分析指出,人民幣要進一步加快國際化,挑選對華關係密切,以及一定程度上風險可控的新加坡,作為另一個境外清算中心,選擇合理。報道引述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楊帆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希望推動人民幣成為「亞洲化」(Asianization)貨幣。
美押後公佈人幣報告
人行去年7月已宣佈,與新加坡金管局簽署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以推動雙邊貿易及直接投資,互換規模約為1500億元,等值約300億元坡幣,實施有效期為3年。
另外電報道,美國財政部決定,延遲公佈對中國等主要貿易夥伴的滙率評估報告,最快押後至5月才公佈,待20國財長會議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年會舉行完畢後,才作公佈,市場關注會否把中國列為操控貨幣國清單內。財政部2月發佈的去年下半年滙率報告,指中國在技術上不符合滙率操縱的條件,該份報告也是推遲近4個月才公佈。
近年新加坡加強金融業競爭措施
1.新加坡成功爭取和黃於今年3月分拆和記港口信託以商業信託形式上市
2.今年3月起,新加坡交易所取消90分鐘午休時間,全日8小時交易
3.新交所提出以84億澳元收購澳洲證券交易所,但被澳洲政府否決
4.新交所去年11月與Chi-XGlobal合組「黑池」交易平台
5.新加坡商業交易所(SMX)去年8月開始營運,推出黃金、石油及外滙期貨
6.新加坡成功爭取保誠作第二上市,使該公司去年5月在星港兩地同步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