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證實5字頭是求職障礙,蘇樹明(Pico)試過在履歷上報細數。原來57歲的他只要報細10歲,真的會被僱主看上,那管其餘一切條件不變。「你話香港點會冇年齡歧視?」Pico最終放棄那99.9%石沉大海求職信中的唯一應徵機會,因為他知道一露真身便打回原形。Pico禁不住嘆道:「其實我哋一啲都唔輸蝕畀後生仔,點解唔畀個機會我哋?」
讀再培訓班無助搵工
老實說,眼前的Pico頂多像50出頭而不似年近60,可惜年輕的長相不會「加分」,人事部着眼的只是一組數字,「佢哋會將求職者用年齡分類:30歲一叠,40歲又一叠;50歲呀?擺埋一邊啦」。
Pico原在一間玩具廠任職採購經理,08年金融海嘯,他淪為失業大軍,被裁原因無非因為年紀較大而且人工較高,「其實當時我都係54歲」。要給家用又要供樓,Pico徬徨之際仍努力搵工,幾個月內發出逾百封求職信,「我已經將人工係咁下調,去到一萬蚊都冇回音」。
諷刺是他曾有一個疑似獲聘機會──某次他漏了遞交履歷,單單一封求職信卻已獲該企業要員回覆,表明有意聘用,要求補交履歷,「交咗履歷之後反而冇消息,因為佢哋知道我幾多歲」。
最無助的時候,他「誤信」政府,報讀僱員再培訓局的點心製作班,自以為轉營做點心師傅未嘗不是一條出路。畢業後卻發現,「勞工處幫手搵嘅工請嚟請去都係保安、陪月、家務助理等,我讀點心班嚟有乜用?」Pico頓一頓續說:「噢,都有嘅,嗰時冇嘢做喺屋企,咪試吓整啲點心畀自己食囉。」
一年半前,頭上烏雲密佈的Pico漫無目的在街上蹓躂,「嗰時down到車都唔搭,由深水埗行去油麻地」。「頭岳岳」瞥見橫額上有一列大字:「友待長者就業計劃」。他絕不認老,只是被「55歲或以上人士」字眼吸引,走進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報名成為「學生」,「其實啲課程內容(如何與員工相處、如何確立個人形象以及資訊科技應用等)我都識晒,就係貪讀完之後有轉介,再有工做嘅機會大好多」。
本周四長者就業博覽
Pico完成課程後旋即獲一間汽車會聘任為兼職秘書,目前仍然繼續以「搵長工」為目標。他不為57歲的年齡自卑,反而覺得有自豪之處:「其實年紀大嘅人,無論學識、經驗、責任感同待人接物方面,完全唔會輸蝕畀後生仔,我哋稍欠嘅只係體力啫,年齡絕對唔係負資產。」
像Pico一樣有心有力的人才仍然很多,但不少人都在60歲法定退休年齡後被迫在職場上消失,一直鼓勵長者再就業的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本周四(本月14日)在將軍澳東港城舉辦「長者就業博覽」,專為50歲或以上人士搵工,至少16間企業參加博覽,提供逾300個職位。Pico呼籲同齡人到場碰運氣,「有工做,自信心都返番晒嚟」。
記者 許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