黐黐哋 - 左丁山

黐黐哋 - 左丁山

近來香港報紙及電台烽煙節目以至立法會充滿「不公」、「不平」、「不公義」、「霸權」、「勾結」、「無良僱主」、「暴利」呢啲字眼,睇得多,聽得多,呢類充滿控訴、寃屈、憤激等情緒嘅字眼,變成老生常談,濫用到了無意義,只不過係二十幾年前,我地話人「黐線」,係一個嚴重罵人、撩交打嘅字眼,有教養嘅媽咪一定唔俾仔女講,但時至今日,人人都講:「你黐o架」?自己有時會高聲大嗌一句:「我黐咗呀」。阿媽會鬧仔女:「黐線」,成個香港都黐黐哋啦。左丁山就成日俾老婆仔女贈一句:「你今日黐咗咩!」以此推算,甚麼「霸權」、「勾結」、「無良」、「不公義」等等字眼,好快就冇晒內涵,成為社會常用語,以後罵人無良唔會再先而口角,繼而動武。
今年九月教科書調整價格,引起不少黐黐哋嘅反應,一啲記者,一啲社論寫手就屬此類,譬如話教科書市場一年有十五億元「巨大利益」。其實十五億只係估計嘅教科書市場,有估計近三成學生用舊書,實際市場規模係十一億至十二億元之間。但市場不等於利潤,超市做十五億生意,不是賺到十五億,只會賺到五至六千萬元。利豐(494)業績顯示,生意額超過千二億,純利只有四十三億。賣書十二億,純利有多少,一位老牌書商,子承父業,去年話要賣盤,話純利頂多得幾個巴仙。所以佢對書商巨大利益之說,嗤之以鼻,係「細路哥記者無經驗之言」。可惜,老啲嘅編輯都同樣係黐黐哋呢。

左丁山係寫稿佬,最憎人地話稿費唔駛高,一啲幾黐嘅言論就係「教科書不要彩色粉紙精印,不要在酒店搞傾銷會,不要送禮,不要贊助學校運動會……就可以減價。」呢類成本,只係overheads,與最重要嘅教科書研發經費無關,讀書人或係資深老師或係博士教授,寫一本書用兩年,加幾個編輯服務,幾個兼職大學生做資料搜集,再加IT專家將內容數碼化、電腦化,呢啲稿費、薪水,唔值錢呀?人腦資本唔駛錢呀?做乜講成本只係識講紙張印刷,唔講作者嘅心血?如果請張五常寫本教科書,成本點計?呢類研發成本好難機械式咁分拆為課本、教材、課材三部份,教育高官如非黐黐哋,應該知道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