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文體宣傳部部長郝鐵川曾先後在《明報》和《信報》撰文,為中共的極權統治說項。諷刺的是,中共這幾天的所作所為,卻成為了對郝部長的文章的最有力的反駁。
郝部長認為實施法治和保障人權是中共統治下的中國體制改革三大成就之一。郝部長沒有為這種口號式的文宣提供甚麼具體的論據,但郝部長所屬的中共近日的所作所為,卻成為反駁這些文宣的最好論證。艾未未被非法拘捕、冉雲飛被非法監禁、趙連海被非法軟禁,甚至香港記者被中共外判暴力的掌摑,這些事所反映的都是中共黑社會式的無法無天的管治,而不是郝部長所說的實施法治和保障人權。而這些活在極權下,敢於和暴力對抗的人,無論揭露真相的記者,還是決定以身殉道維權人士,都是道德的巨人。與中共及那些為中共開脫的道德侏儒相映成襯。
郝部長聲稱自己是一位學者,學者應該有最基本的邏輯思辨能力,但在郝部長的文章中,卻充滿邏輯混亂的論證。例如,郝部長認為西方式的多黨競爭不能在中國運行,原因是曾經有像袁世凱這樣的野心家暗殺了組織政黨的人,堵死了多黨通過競選而執政的道路。郝部長沒有去評論這個制度本質上的好壞,也沒有批判破壞這種制度的極權野心家,卻只是透過這個制度被野心家破壞就論證這制度的不適切,是缺乏邏輯的。
郝部長認為現時中國的制度是「歷史演進或歷史選擇的結果」,所以這種制度的存在是合理的,當中的含意是「存在即合理」。但如果存在即合理的話,為甚麼要有辛亥革命推翻當時「存在的」滿清政權?為甚麼有共產黨的革命推翻當時「存在的」國民黨?甚至為甚麼共產主義思想中的階級鬥爭推翻「存在的」資產階級?
事實上,社會不變地變遷,思想不斷地革新,這些都要為歷史產物的否定。可見,存在並不一定合理。合理與否應透過理性化的分析與辯論,而不是看它是不是歷史的產物。
一般來說,當我們聽見一些與常識不符或邏輯混亂的說話,我們會認為說這話的人要不就是無知,要不就是無恥。而作為知識分子,我較不傾向相信身為學者的郝部長是無知的。
最後,我希望和郝部長分享艾未未被拘捕前的一句話:「這個政權由一些最不要臉的說謊者擁戴着,他們靠幫腔說謊、蔑視羞辱良知,享受着獨裁統治下的優惠,這些人是要受到審判的。這個政權的末路必然是伴隨了無盡的羞辱和悲哀。」
林培元
八十後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