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宜之計,兵行險着?還是運籌帷幄,早着先機?歐債危機仍未解決,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早前公佈,為葡萄牙政府提供高達9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葡萄牙亦成為繼希臘和愛爾蘭之後,歐元區17個國家中,第3個「伸手」求助國家。
美元弱勢 港股受惠
歐元區經濟危機未過,通脹卻持續升溫。3月歐元區的整體通脹率為2.6%,遠遠高於歐洲央行2%通脹上限目標。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亦不得不承認,加息並不是一個兩全其美辦法。無可否認,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溫,量化寬鬆下美元弱勢依然,商品和能源價格上升,成為通脹惡化主要原因。歐洲央行上調利率,實屬無可厚非,並且無可奈何的決定。然而在利率持續上調情況下,歐元區內經濟表現較差的國家,包括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自然是首當其衝。
事實上,各國央行對經濟展望的分歧越來越明顯,以英國為例,雖然2月份通脹率高達4.4%,但由於美國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出現收縮情況,在權衡輕重下,英倫銀行最終沒上調利率,並維持量化寬鬆政策。隨着歐洲步入加息周期,美國為保障出口和就業市場穩定,維持量化寬鬆政策,以及口硬心軟的美元政策,看來會是聯儲局和奧巴馬目前唯一的選擇。
美元持續弱勢,套息交易增,港滙持續走強,港股必受惠。若以目前恒指45隻成份股,往績市盈率只有13.04倍,估值實屬合理偏低。由於上述利好因素,加上衍生工具對冲活動推波助瀾,某程度已反映在過去3個星期,恒指累積超過2300點的升幅上,預期恒指去年11月消耗性裂口,即24733水平會有較大阻力。花無百日紅,市無千日好,縱然暫無大跌風險,亦可出現獲利回吐。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