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股市散戶不甘做大鱷點心,昨遊行抗議部份上市公司以「向下炒」手段圖利,無良大股東先推低股價,然後合股、宣佈大折讓供股,令股價一跌再跌,小股民蒙受損失。保障投資者協會主席呂志華估計,「向下炒」涉及金額高達1,000億元,促請政府盡快修改《上市規則》,維護小投資者。
促修訂《上市規則》
保障投資者協會聯同投資者權益關注組、亞洲果業苦主聯盟等五個組織,約70人昨日由中環遮打花園出發,拉起橫額遊行至政府總部,示威人士斥相關上市公司無法無天,他們把自製鑊鏟撕爛和遞交請願信,抗議政府對《上市規則》監管不力。
呂志華指出「向下炒」情況已由創業板蔓延至主板,粗略估算涉及100間上市公司。他批評香港上市條例有漏洞,令無良大股東有機可乘,透過「向下炒」手段令股價下跌,最後在低位大量買回股票獲利。
他建議政府應立即修訂《上市規則》堵塞漏洞,港交所和證監會也應加強監管上市公司,避免小股東受害。如合股和供股的時間應相隔一年,防止無良大股東推低股價。市值低於100億元的上市公司,每次集資額不可多於其市值一成,將股價和市值掛鈎,如股價被推低,集資的金額應減少。另外,該會建議每次供股的折讓價為市價的兩至三成,增加「向下炒」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