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老細足球 香港大把

特稿:老細足球 香港大把

在香港搞波,基本上是一門必蝕的玩意,過去數十年,無論職業或業餘球會都很依賴熱心足運的老細出錢營運,故老細足球這名稱早已在本地球壇出現。像7、80年代起的陳瑤琴、黃創山、黃創保、林建名等都是出名豪氣及肯使錢的班主。他們除不惜重金邀請高質外援加盟,亦高價簽入本地球員,發放獎金亦極豪爽。
有傳,「阿姐」陳瑤琴在70年代搞加山時,即港甲剛轉職業的時代,一線球員每月薪金已是數千元時,每場贏波獎金就高達3、4千元,還要是每場賽後以現金發放。

專人管理最重要

到90年代中,林建岳及余錦基等班主淡出,代之而起有吳志強(傑志及駒騰)、林大輝(流浪)、康寶駒(愉園)、周氏兄弟(好易通,目前的晨曦)及官永義(星島及愉園)等;而較特別是商業球隊快譯通,會長譚偉棠每年從公司撥錢搞波宣傳,球隊原則上交由領隊及教練運作,可說少數出錢不出力的班主。
前國際球證伍健在90年代中期加入快譯通,近年主力搞傑志;他表示任何地方也有老細足球,至於如何參與球隊運作要看班主定位:「搞波的班主大多為生意人,亦不會是足球專家,故球隊需找些專業人士管理;而老細當然可給意見,惟在適當時候要放手讓職員處理。」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