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視網膜大突破實驗室成功培植雛形

DIY視網膜大突破
實驗室成功培植雛形

視網膜都可以「DIY」。日本研究員首次利用哺乳類動物幹細胞,培植出視網膜的雛形結構。這是迄今人工培育的最複雜生理組織,可望令罹患視網膜疾病者,重見光明。
視網膜位於眼球內部,是一塊滿佈視覺神經細胞的組織,感應到光線後,就透過視覺神經,將影像傳送到大腦。一旦視網膜出現病變,如年長人士常患的黃斑病變或脫落,可導致失明。
日本神戶的理化研究所專家筱井芳樹,多年來致力研究治療視網膜的方法。最近他從老鼠身上抽取幹細胞,利用新實驗技術包括加入蛋白質和化學物,成功令幹細胞演變成名為「視杯」(opticcup圖)的結構,也就是胚胎發育初期的視網膜結構。

治療眼疾里程碑

研究員指,人工培植的視杯,跟天生的差不多。下一階段是測試人工視杯是否能發育成感光細胞、神經細胞等。一旦成功,可望進一步演變成視網膜,將訊息傳遞給實驗鼠的大腦。
筱井芳樹的研究報告,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科學雜誌中發表。研究員指幹細胞是自行演變,沒有外力推、拉下,變成任何特殊形狀。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眼科專家阿里(RobinAli)形容,培植出人工視杯是治療眼疾的一項里程碑。他估計最快五年後可臨床實驗,10至20年後有望令失明人士重見光明。
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