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篇之一‧逢周五刊出
【本報訊】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癌症,但香港乳癌資料庫從2,130名乳癌患者所得數據反映,一成患者在初次出現如乳房腫塊或痛楚病徵後,4至12個月才初次求診,5.4%患者是逾一年才求診。專家指延誤求診可令存活率減兩至三成,建議女士40歲起,應每兩年定期接受乳房檢查一次。
記者:陳凱迎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本港乳癌患者人數在99年至08年間增加五成,最新數字顯示08年本港有2,633宗新症,當中絕大部份是女性,男患者佔不足1%。乳癌在早期已有病徵,最常見是乳房出現無痛腫塊,部份人會感到胸部疼痛、乳頭內陷或有分泌物等。
然而,不少女性即使發現出現上述病徵,卻遲遲未有求診。香港乳癌資料庫數字顯示,2,000多名乳癌患者中,初次發現病徵與首次求診相距4至12個月的佔10.7%,相距12個月以上的更有5.4%。
與診斷認知不足有關
醫管局九龍東聯網乳科中心臨床總監陳穎懷醫生指,雖然七成病人求診時仍屬早期,但延遲求診對病人存活率可造成極大影響,「第二期尾嘅病人存活率已經可以較第一期初嘅差兩至三成」。她認為病人不及早求診,是對乳癌及診斷方法認知不足有關。
聯合醫院放射診斷及器官造影部顧問醫生鄒其佑表示,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乳房X光造影和超聲波檢查,前者因涉及輻射影響,不適合35歲以下女性或孕婦進行。倘若腫瘤位置並不明顯,或為了確定有否其餘隱藏的病變組織,外科醫生要取病變組織進行化驗或切除相關組織時,也需要這些技術協助。他說,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要將乳房夾緊,不少女士因怕痛而「聞檢色變」,不只延遲確診時間,也令本港普查率遠低於歐美,「但有研究證實,50歲以上女性接受乳癌普查,可以將死亡率降低兩至三成」。
由於本港女性出現乳癌的年齡較歐美常見的50歲為早,醫學界建議,女性40歲前先做一次基線檢查,方便日後比對;40歲起應每兩至三年接受乳房檢查一次,50歲後則應每年一次。想減輕檢查時的痛楚,鄒醫生教路,女士們應在經期至少七日後才接受乳房X光造影檢查,以免本身已因經期脹痛的乳房再受到檢查儀器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