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是陳茵茵?也許大家還沒聽過,她是參加我的旅行團的團友之一,見面時大家一談,我即刻問:「你是福建人嗎?」
對方點頭,從此以閩南話交談。
從小在香港長大的話,也許鄉音不那麼重。六七歲時才來,是不是福建人一開口我就聽得出,絕對錯不了。這個本事是家傳的,我父親常猜對友人的籍貫,現在輪到我了。
陳茵茵和她的先生兩人都是斯斯文文,一臉福相。談到福建,也分閩南和閩北,我會說的是廈門到泉州的閩南語,再北上的福州,就一竅不通。那邊講的福清方言,像希臘語,一句也聽不懂。
閩南人吃的,台灣相承,提起什麼紅蟳糯米、蚵仔煎、魯肉飯等,一定是福建菜。其中代表性的,就是我最愛吃的潤餅了。陳茵茵說她會做,我也一直想到她家去吃,但就那麼不湊巧,相約數次,都因大家忙而從來沒有試過她的手藝。
在另一次旅程中,她告訴我:「不要緊,做法我會寫成書的。」
大少奶奶,出什麼食譜呢?正在那麼想,書已寄到,名叫《家傳滋味》,王陳茵茵著,由圓方出版,印得非常精美。
即刻翻到潤餅的做法,竟然有十二頁那麼詳細。十八種食材:高麗菜、冬筍、紅蘿蔔、荷蘭豆、蒜仔、韭菜、唐芹、芫荽梗、香菇、木耳、豆乾、蝦仁、蟹肉煎蛋、魚肉、瑤柱、花生粉、春卷皮和滸苔。配料有:芥辣、辣椒醬、蒜白、芫荽葉、花生粉、蒜仔梗和滸苔。
一再出現的滸苔,不是福建人或台灣人不知是什麼東西,原來是極幼細的海藻,陳茵茵連在香港何處能買到都記載下來,購入後以多少份量,如何再炮製過,也一字不漏地記載。這是潤餅的靈魂,最為重要。
看完書好像吃過一樣,按照作者的做法一定能成功。其他閩南菜還記錄了數十種,泉州的五香肉糉也記錄,是思鄉的福建人必讀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