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兩岸展開了所有戰線的對抗。政治和軍事的對抗最顯而易見,其實其他戰線的對抗也不遑多讓。文化戰線上,老毛大樹特樹馬、恩、列、斯,罷黜百家,獨崇馬克思主義;對岸的老蔣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高舉復興中華文化的大旗,與老毛的中國針鋒相對。好笑的是,毛蔣各搞各的意識形態論述,最終都變成造神運動。
老毛繼馬恩列斯之後變成神,相片高掛天安門樓上,受到愚民的膜拜。屍體慘遭掏空防腐,每天在毛館裏早升晚降,不得安息。老蔣則在自己發明的中國道統裏擺上自己的牌位,吹牛說: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一以貫之,然後傳到孫文、老蔣,道統法脈綿延不絕。馬屁學者恭稱老蔣為「人類偉人」、「民族救星」、「民主燈塔」云云,很像北朝鮮的金日成父子。
這場文化鬥爭到現在是老蔣贏了。中共放棄馬恩列斯毛那一套,發現沒有可以愚民的理念,腦袋裏空空如也,只好先拿民族主義墊個底;可是民族主義很危險,除非導向高捧自己的固有文化,於是在天安門廣場立了個巨大的孔老二銅像,同老毛遙遙相對,彰顯的是整個國家的「解離型精神分裂」。此外,也肯定國民黨及孫中山的革命,和後來老蔣領導的抗日。於是,國、共共同紀念辛亥革命的提議也喧嘯了起來。
因為受到中國平反孔子並大談傳統文化的激勵,台灣很多人沾沾自喜,覺得堅持儒家文化終於得到中國的肯定。興奮之餘,教育部又要高中生把《四書》當作必選,也增加了國文課裏的文言文比例,但遭到九千名老師的連署反對。
其實,要高中生必選全本《四書》是沒必要的。那是封建小農經濟時代的思想產物,只需選讀經典的片段即可,不必全本通讀。現在的學生要學的東西太多,資訊爆炸,花過多時間讀陳舊的古籍實在很瞎,也沒必要。西方文明的兩大源頭:希臘羅馬(民主法治)和希伯來(一神教),西方中學生怎可能全部讀完?也只是選讀。
至於國共兩黨本來要合作共同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但在溝通過程中,中國不希望台灣在活動中表述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因此台灣放棄共同紀念的想法。
辛亥革命跟國共兩黨都沒關係,是湖北新軍臨時發起的。革命成功時孫中山人在美國丹佛市的旅館裏睡覺,共產黨也還沒誕生。孫趕回中國,革命志士都不認得他,只認黃興為領袖;是黃興謙讓,孫才成為革命領袖。所以誰有資格自稱促成辛亥革命?湖北的新軍,此外就是幫會,絕非國、共兩黨。
另外一個兩岸的阻礙是:國民黨認為中華民國是進行式,不是過去式;而中國則堅稱中華民國已於一九四九年滅亡。中國不接受中華民國存在的歷史事實,那只好各慶祝各的啦。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