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棗樹主要生長在中國北方,一般作果樹種植,取其棗子,又或在民間花園栽種,作觀賞之用。棗樹是落葉喬木,高度可達10米,抗旱能力強,不需太多水份,適合生長在貧瘠的土壤,且生長緩慢,木材堅硬細緻,不易變形,常被用來製作雕刻品。
河南人臘八粥餵樹
香港公園的兩棵棗樹由河南省新鄭市送贈,紅棗是河南特產,河南新鄭更是最早發現有關棗樹考古遺物的地方。考古學家曾在河南新鄭裴李崗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掘過棗的遺物,距今已8,000年。《新鄭縣志》記載,周朝起已有人以紅棗為定婚信物。秦漢時代,紅棗用作帝皇貴族死後的陪葬品。
時至今日,包括河南的北方地區鄉間仍保留吃臘八粥習俗。在河南北部,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的臘八節,鄉民會在大清早起來煮粥,粥煮好後先餵給棗樹;方法是在棗樹樹身上砍一道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算是給棗樹餵了粥,可見當地人對棗樹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