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是自己眼大睇過龍,自製皮革小物一向存在,怎會現在才驚訝於它的「忽然」興起?其實自立門戶的皮革班早散見於市。就像去年「忽然」興起的ArtJamming一樣,畫畫班從小到大也有呀,為何又成為夥伴們「圍威喂」的手段呢?同樣由小眾樂趣開始向外擴散,自製皮革在倒模式的工業產品中唯美突圍。
記者︰吳美美
攝影︰林栢鈞、伍慶泉
Model︰Renee@Starzpeople
微風大風皮革風
突然有日,身邊朋友在面書中宣示了自己有個獨一無二的自製皮袋,好不威風;再有一日,朋友自製了幾個皮革小製品說可供出售,他們的舉動才點醒了小記,自製皮革風吹到來了。皮風其實不嬲都有,只是一向吹微風令人不太為意,近半年卻是真正掀起浪潮。或者換個角度看,個人對於生活品味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再不要星期六日單調地以行街睇戲食飯來調味,亦不愛隔籬小姐先生與本人撞袋。當然,皮革本身是很爭氣,耐用的內在與型格的外在,合成累積因素隨之令皮革成風。單就小記在此自圓其說確難有說服力,不如上門找幾位皮革主理人,有傾有講私家皮氣吧!
不滿足大規模生產
「手縫皮革其實存在好耐,只不過散見於各大討論區,並不是甚麼pop-up事。但近來越來越多人做,變成了一個團體,勢力越來越大。」Isa是「港產皮革」的主理人,三月時租用太子始創中心對面的唐樓單位開業,與另一位拍檔Michael全職打理,有自家製品亦有開班教學,其店名英文版以「Leatherism」名命,很強勢似的。
採訪當日剛巧有數位女士學習製作能放置聖經的皮套,無論選色、點綴、縫製手法都各異,各人喜好盡現。Isa由此道出懷舊說法:「是有點返轉頭的感覺,好耐之前這是一個家庭工業,每一件都是人手做,但由於社會進步了便變成大規模生產,所有物品一樣,繼而將價錢降低。但可能現在的人收入高了,會再重新追求獨一無二的東西。」我有人無,已經是大家的焦點所在,但時代巨輪每日在轉,在千篇一律的工作追趕下,手作仔於是成為尋回喜悅的手段之一,「他們會覺得這樣子的滿足感比較大,在過程中有所改動,自己想怎樣都可即時做到。這樣的滿足感在平時工作中,尤其是香港的步伐比較急速甚或周而復始下,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衝擊。」就算不至於衝擊吧,日常生活也總需要漣漪。
Leatherism
太子西洋菜南街234號4樓
中性品味快速入門
皮革屬中性品味,男女都啱。以手作仔界別來說,更是可遇不可求,最重要一點是畀完錢上完堂,滿足感過後,仲可拎埋「親生仔」陪着你走。「他們真的可以拿一件東西走,而可以用很多年;但是你學整蛋糕,食完的話就無咗。」皮革耐用襟興,隨時日及不同用家,無規則地變色,幾百蚊帶來長久的愉悅,呢件事,完全合乎港人的經濟原則。以上說話出自已經多次接受傳媒訪問的C+LeatherWorkshop主理人Cysus之口。小記與Model上門邀她示範製作皮clutch,以我們這類新鮮人來說,打打鬧鬧地不足一小時已完成(當然要靠Cysus幫拖啦),對沒有藝術天份的人來說,堪稱是快速入門。「喺大家印象之中,皮革是好難做到或好貴的東西,但原來平常人都做到以及價錢適中,所以就會多人留意。」Model今次親身上陣,又有何評價呢?「我諗我會返學校同朋友仔推介,因為真係唔難整,就算之前未接觸過都無難度,又可以成班朋友圍埋幾個一齊研究點整,成件事令人好開心。」
C+LeatherWorkshop
新蒲崗雙喜街2-4號同德工業大廈5樓A座15室
組聯盟搞fleamarket
皮革手作人設店地點多會考慮在工廠區、唐樓或蚊型商場,主理人透過網上如面書、討論區宣傳自己作業就能成事。位於北角小小商場內的「FARMHandmakeLeather」,星期六的下午正好開班。曾經是廣告人的Annie與Ricky,已投入皮革世界半年,最初是在家自製再放上網賣,最終因忍受不了製袋過程發出的噪音及皮碎橫飛而出外覓店。與別不同的是,他們都希望或不介意與其他皮革手作人齊齊搞個聯盟,像歐洲的fleamarket一樣,逢每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在某地齊集開檔同時交流心得。Annie:「暫時都未有人撩起要做這件事,但其實好想可以就此將皮革變得更流行廣泛,而且彼此認識大家都是一件好事。」可惜,無論是Isa與Cysus都認為,香港的手作人都太過收埋自己那一套,與眾同樂毫無私心分享的人還不是太多,但既然在座三位都有心成事,相信離打破隔膜的日子不遠吧?
FARMHandmakeLeather
北角英皇道278-288新時代廣場1樓178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