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透過修改《基本法》設限

無意透過修改《基本法》設限

【本報訊】內地父母「製造」、來港「生產」的嬰兒數目大增,但政府高層消息表示,會有足夠資源解決公立醫院婦產科人手問題。根據政府內部評估,近年來港產子的內地父母,絕大部份屬中產甚至有錢人,相信不會對本港的福利制度帶來沉重負擔,現階段亦無意透過修改《基本法》等手段限制他們來港產子。

有財力解決人手問題

去年8.8萬名嬰兒在香港出生,其中3.3萬人的父母都不是香港永久居民,政府估計這類嬰兒未來30年會升至每年3.4萬至4.3萬。近年一直有意見認為應考慮修改《基本法》限制這類嬰兒的居港權,以紓緩對公共資源造成的壓力。有入境處官員指出,各國都有不同規限,如美國容許外國父母在該國所生的嬰兒入籍;英國則要求父或母一方是當地人才可;而內地城市間亦有戶籍限制。
不過,另一名入境處官員表示,修改《基本法》可行性不大,一來中央未必同意,況且此舉亦有「摑終審法院一巴」的不良效果。至於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同意將今年本港分娩總額維持在8.8萬宗,該官員擔心這只會加劇內地孕婦透過其他方法入境,「如果個孕婦就生得,先發現佢係逾期居留或者其他問題,基於人道、安全理由,根本就好難遣返」。
政府高層消息人士稱,目前首要工作是周一嶽先計算增加人手、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涉及的資源,政府有財力解決此問題。至於內地父母的港產孩子會否濫用福利,港府認為毋須過份擔心,因為根據政府的問卷統計,大部份內地父母都屬中產或以上,擁大專學歷,在港產子只求給下一代多個保障,未必一定來港生活,但政府已就小學校舍等問題做好準備,以應付未來數年的學額需求或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