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吳康民先生在他報撰文,謂「天安門廣場豎立一座孔子巨大塑像,實在是一件十分奇特而不可理解的事。」最後還說:「用意為何,請高明者有以教我。」筆者下愚,強作解人,敢貢一得,聊博大雅一粲。
五經中之《詩經》,有謂是孔子所刪削而成,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凡三百五篇。」班固《漢書.藝文志》亦言:「孔子純取周詩,上采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後雖有不贊成此說者,然已屬考據一途,非本文所着重,現僅據馬班所言,孔子是曾經刪詩的。
秦火之後,詩書散逸。西漢初年,傳授《詩經》的,有齊、魯、韓、毛四家,而齊、魯、韓三家詩,亦先後亡失,今所見之《詩經》,為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萇所傳,是即所謂《毛詩》。故《詩經》又名為《毛詩》,孔子刪詩,即刪毛詩也。
筆者發一發奇想:天安門廣場之所以豎立孔子巨像,以對着毛澤東紀念堂中之遺體者,有可能是取孔子刪詩之諧音─孔子刪屍,亦即孔子刪毛屍之寓意。
此說或許大逆不道,有辱祖宗,但稽諸中共過去之作為,亦未嘗不可聊備,借作茶餘飯後的談佐。
且看文革時候,批林批孔,而批孔實乃批周,蓋孔子尊崇周公,罵子即是罵父,此為指桑罵槐、含沙射影之手法。而此周公者,更是暗指周恩來,因若直批周恩來,或恐有所顧忌,故不得已不如此含蓄、委婉、曲折、兜圈也。如據文革批孔此例,則今日之尊孔,亦可作如是觀,借孔子刪毛詩而寓孔子刪毛屍意,以達批毛之前奏。
豎立孔像,不知是誰的主意。不過,由此可見北京現在「百花齊放」,各路英雄蠢蠢欲動,有人正欲作批毛之舉。中央恐星星之火,燒及祠堂,故吳邦國特在人大會議報告中,大喝一聲:「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
莫綏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