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16年煙齡的林先生,34歲已確診末期肺癌,雖然接受治療後癌細胞受抑制,現在已可以重掌茶餐廳業務,但仍時刻擔心肺癌復發。臨床腫瘤科醫生表示,晚期肺癌患者最快可於六至九個月內死亡,化療後服食標靶藥物能增加病人存活率兩成。 記者:王智君
本港每年逾4,000個肺癌新症中,40歲或以下患者佔3至4%。大部份肺癌與吸煙有關,但多於50歲後發病,令不少年輕煙民輕視患癌風險。經營茶餐廳的林先生現年36歲,吸煙16年,每天以一包煙為限。兩年前持續背痛數個月,但無咳嗽、氣喘等症狀,故以為是一般肌肉勞損,檢查後發現是末期「非小細胞肺癌」,背痛是由於癌症擴散至胸椎骨所致。
從無想過壯年患肺癌
他與妻子育有兩名年幼女兒,從無想過自己壯年患癌,「咁後生有呢個病都幾灰」。他說化療令身體變得虛弱,「行幾級樓梯就暈,一包米都拎唔起」。化療後成功擊退大部份癌細胞,但由於化療藥物毒性甚高不能長期使用,醫生建議他轉服標靶藥物厄洛替尼控制病情。
林先生服食了厄洛替尼九個月後,癌細胞有擴散迹象,肺部原發腫瘤也增大,需接受外科手術及放射治療。他上月再次覆診,掃描顯示身體屬「無腫瘤狀態」。
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表示,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大部份病人確診時已屆晚期,五年存活率不足一成。八成肺癌患者屬非小細胞肺癌,其中約七成病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沒有出現突變。標靶藥物對這些病人未能發揮療效,但化療藥物毒性甚高,一般患者只能接受四至六個化療療程,便進入無治療真空階段。
張文龍引述美國早前一項研究指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不論EGFR有否出現突變,完成化療療程後服食厄洛替尼作特效治療,其半年無惡化存活率由17%提升至31%,整體存活率增加兩成。不過,厄洛替尼有輕微副作用,最常見是皮膚出紅疹及腹瀉,每月藥費約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