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被著名記者BobWoodward(揭發水門醜聞的《華盛頓郵報》記者)形容為Maestro(大師),讚揚他掌控貨幣政策得當,令全球經濟化險為夷,令美國經濟保持長期強勁增長。Maestro不但政治手腕了得,對貨幣政策運用自如,他說話的技巧更是一絕。不管議員或傳媒的提問如何尖銳有力,格林斯潘都可以用他的言語迷宮令所有人暈頭轉向,把他模糊不清的話奉為警世箴言。九六年末他以irrationalexuberance(非理性亢奮)形容科網股過熱已算簡單易懂,其他一些扭來扭去的論述更常讓人摸不着頭腦。他自己就曾說過:"IguessIshouldwarnyou,ifIturnouttobeparticularlyclear,you'veprobablymisunderstoodwhatI'vesaid."(我該告誡你,甚麼時候你發現我說話的意思簡單易明的話,你可能是弄錯了我的意思。)
為了拆解格林斯潘編造的謎,CNBC曾經拿格老的公事包做文章,制訂了一個公事包指數(briefcaseindex)。格老出席議息會議時若果公事包輕又薄,意味他心情輕鬆,經濟形勢不錯;假若公事包脹爆,顯示格老懸念不少,可能很快加息。
隨着格老在幾年前退休,猜謎遊戲終於告一段落。繼任人伯南克長期在大學教書,說話簡單直接,不會轉彎抹角,不會說一些像佛偈的「箴言」,令公眾對聯儲局的政策、角色、取態更容易了解。到最近,伯南克及其他理事為了讓聯儲局變得更可親,為了減少傳媒及公眾對聯儲局的質疑,索性更直接走向群眾,宣佈每年將舉行四次記者會,解釋議息會議的決定、聲明內容及相關的經濟預測。第一次這樣的記者會將在本月二十七日的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後舉行。
從格老着力披上神秘面紗到伯老坦然面對傳媒及群眾,聯儲局近幾年的變化不能不算大,新人事新作風實在不算少。不過,這樣的改革絕不是伯老靈光一閃想出來,而是形勢逼出來的,是國際大氣候與美國政治小氣候的產物。
首先說國際大氣候。其他發達經濟體包括歐元區、英國的央行行長早已開始定期為央行決定、利息政策開記者會解畫,回應質詢,講述經濟展望。相比之下,聯儲局每次議息會議只有一份短短幾段的聲明,聲明用語又常常像「火星文」那樣別扭,一般人不易明白。為免引起誤會以致市場震盪,為了跟其他央行看齊,伯南克少不免要粉墨登場,多些出鏡。
另一方面,伯南克掌理下的聯儲局大膽採用了很多奇招挽救經濟,包括一再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1&2),擴大聯儲局的負債表購買國債等。這些非一般的動作無疑有助美國經濟否極泰來,但也引發大量來自國內、國外的批評與質疑。有的認為伯老離經叛道,有的指他方寸大亂,有的狠批他放縱通脹惡獸。若果伯老及聯儲局繼續罵不還口,任由批評累積,聯儲局的公信力及形象肯定會受損,它的獨立位置也容易受質疑。
算來算去,伯老已不能像格老那樣躲在聯儲局大理石堡壘內當先知,他只好赤膊上陣,親自為QE2保駕護航。
盧峯
逢周二、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