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諾核災25年災民每月僅獲1.56元

切諾核災25年
災民每月僅獲1.56元

日本這場核災難,無可避免將衍生漫長的清理與監控、賠償與醫療等問題,今年適逢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電廠爆炸25周年,烏克蘭政府多年來應對事件的手法,不論是正面還是反面教材,都可供日本政府借鏡。有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前工程師:「很希望日本清理員的待遇會比我們好。」
諾貝爾核電廠反應堆現雖已被「石棺」覆蓋,停止運作,但廠房並未淪為死城,反而每日都人約有3,000人在已解除污染的區域工作,為廠房進行清拆及維修工作,並管理區內用水及防止山火等工作,為防核輻射擴散。

「只想人們快點死光」

因為切爾諾貝爾事故患上甲狀腺癌、心臟病或血管等疾病的人,無論是有份抗災的死士、一度住在禁區內或是疏散區外圍的人,都希望政府盡責作出賠償,不要再拖欠,可是烏克蘭政府以沒有錢為由,正計劃削減這些援助。
有人投訴政府自今年起就沒有付款,有些索償者則團結起來,打算向政府採取法律行動。當年自禁區疏散約13萬人,不少都在與政府打官司。曾任肇事核電廠首席工程師的安德烈耶夫(YuriAndreyev)說:「人人都覺得憤怒,當全世界都看著福島核災難,在讚賞那些死士的付出,他們(烏克蘭政府)竟然這麼做。」
在疏散區外圍一條鄉村尚住有400名民眾,因為所住地區受污染較低,一直滯留於此,終年活在核輻射陰霾下。54歲男子斯捷潘耶茨(VladimirStepanyet)和所有人一樣,每月僅獲政府發放0.2美元(1.56港元)資助,用來購買「乾淨」的食物:「他們(政府)只想人們快點陸續死光。」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跟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雖不同,但日本政府未來面對的善後工作,或許跟烏克蘭沒有兩樣。但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受害者傾向相信,日本政府政府會做得更好,至少會信守承諾。
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