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腸粉與通脹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腸粉與通脹 - 李兆波

在粉嶺聯和墟有家叫四眼仔腸粉的店舖,只有外賣沒堂食,每逢周六、日上午,門外都大排長龍,而且有越來越長的勢頭。是居住於粉嶺的人多了?可能是。我認為通脹是主要原因。
從前只需要輪候5至10分鐘便可完成交易,現在可能要15至20分鐘。此舖的腸粉賣1元一條,最低消費4元,要是在市區,相信4元不可能買到3條腸粉。
近來大家會發覺,出外用膳的價格貴了。早幾天在連鎖快餐店吃早餐,每客叫價28元,剛好是最低工資的時薪水平。那早餐原本是22元,加通粉多3元,加凍檸檬茶多3元。相比之下,在四眼仔腸粉買5條腸粉加飲品,才約10元,而且質素不錯,怪不得在粉嶺區享負盛名。
連鎖快餐店要對股東負責,去年淨利潤有11%,面對5月1日實施最低工資,人工開支高了,雖然食材價格一般不超過30%,但面對食材通脹,漸進式加價在所難免。香港不少食材來自內地,人民幣升值加上內地通脹,相信餐廳只會一加再加。

租金高企 質量做手腳

讀者可能發覺,新界區及舊區有不少水準甚高的餐廳,原因很大程度是租金問題。租金高企,餐廳只有在食品的份量及質素上做手腳。
在租金較合理的地方,廚房不會因成本而承受質素及翻枱方面的壓力。粉嶺及大埔有些食肆,只在下午三時前營業,像是賺夠了似的,店主既可以製造好吃的食物,回報也吸引。可惜面對通脹及最低工資壓力,東主及顧客要各自付出。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