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菓 - 鄧達智

茶 菓 - 鄧達智

姑母提議母親跟相熟醫生商量;已過八十高齡,記憶力明顯退化,鄉下人稱之「回塘」。(是否這個塘無處考究!)
一生精靈,她何可聽入耳?換句話說,要她接受可能已開始柏金遜症的歷程。
她豈沒驚覺,遇上大時大節、家人生日,特別活躍以示記憶完好。
清明前一星期;粘米粉、糯米粉、艾花生、綠豆、臘腸、五香粉、胡椒粉、蕉葉……一應製作應節茶菓並清明仔的用料準備妥當。
過節前三天,天仍未亮,她已獨自動工,待家務助理起牀四隻手不停活動,我們九時下樓,一大格一大格艾葉清明仔已經蒸熟置飯枱讓我們當早點。趕路返粵,隨便包起幾個,安坐車中拿出細嚐,那股清清鄉土氣息具咬勁質感一啦一啦在口腔間消化,就是這份千古不變味道讓清明節回歸立體。
再過一天,家母馳名茶菓出場時光;我家跟別家有啥不同?
五香粉、胡椒粉,一應鹽糖按古方堅持不跟隨摩登廚藝份量;還有別處吃不到的臘腸內容。
茶菓製作比清明仔繁複,尤其白白滑滑外皮,如非手工嫻熟絕無可能搓至薄、滑、輕又不乏咬勁。姑母、大姐並學藝有年的同學也來幫忙,同樣,在我們下樓早餐鐘數,首批亮白茶菓已齊齊整整以綠油油蕉葉襯托排列在餐枱上面。
別的人家也會炮製茶菓,旅遊景點也不缺乏發售;然而老媽手作除卻一份感情,那味道早已熟悉潛入味覺DNA,總覺別家難可比拼,好味?只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