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2號反應堆的取水口豎井有20厘米裂縫,令輻射水源源不絕漏入大海,污染海洋。營運核電廠東京電力公司昨午(周日)宣佈,在用混凝土灌漿堵塞裂縫失敗,改為注入吸水合成樹脂,但初步成效不大。日本官員承認要幾個月才可停止核輻射洩漏。
雖然東電之前不肯承認,但經海水樣本檢驗證實,福島第一核電廠不斷洩漏高濃度輻射污水進入太平洋,遠至40公里外海水所含的放射性碘131也超標兩倍,核電廠南面出水口輻射更超標4,000多倍。
工程人員日前終發現,洩漏源頭在2號反應堆取水口附近豎井側壁、估計由地震震出的一道20厘米裂縫,檢測顯示豎井污水的碘131濃度是正常的10,000倍,對海洋生態造成重大威脅。東電工程人員本用混凝土灌漿堵塞裂縫,但滲水令灌漿未能凝結,至昨午宣佈失敗,之後改在豎井旁邊的地下隧道開鑿孔穴,灌注吸水合成樹脂。吸水合成樹脂吸水後體積會膨脹50倍,可望堵截漏洞,但初步未見成效,但最終結果要看今天。
輻射塵後晚襲台
輻射水繼續流入海洋,當局更發現被污染的海面出現一層白色泡泡,估計是用來灌漿的泥漿和樹脂殘餘物,令輻射水更混濁。當局將檢測污水是否影響海洋魚兒和水產。除污染海洋,輻射塵也持續擴散,台灣當局昨首度預測福島輻射塵最快後日晚上就會飄到台灣。
核電廠搶救工作陷入膠着狀態,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官員西山英彥坦言,可能要幾個月時間,才能令情況受控。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也指,輻射要幾個月才可停止。日本首相助理細野豪志則指目前最大挑戰是超過10,000支廢燃料棒,這些廢燃料棒數月內仍不穩定,需用水循環冷卻,「這是一場持久戰」。
日本政府和東電的聯合應急指揮中心成立了六個專項小組,分別負責處理輻射水、用機械人救災、阻止核電廠洩漏輻射、研究冷卻方法、研究取出移送核燃料及評估各措施的影響。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日本共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