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呈天皇」便箋 游過護城河 斥救災不力日男闖皇宮告御狀

攜「呈天皇」便箋 游過護城河 斥救災不力
日男闖皇宮告御狀

日本311大地震大海嘯令45萬人無家可歸,核危機更未見有解決迹象。菅直人政府面對國家歷來最大災難,表現一籌莫展,令忍耐力極高的日本人,終於按捺不住。一名的士司機前晚(周六)企圖闖入皇宮,打算向日皇明仁「告御狀」,他帶同寫給天皇明仁的投訴信,力數菅直人政府救災不力,表達了深深的不滿。這則新聞成為日本傳媒昨天爭相報道的大新聞,反映的士司機的行徑,在社會裏深得共鳴。

據日本傳媒報道,這名的士司機名叫松下和俊,現年39歲,家住東京澀谷區初台,暫時未知是否有政黨或政治背景。他前晚10時25分左右,企圖闖入東京千代田的皇宮。他游泳橫渡了45米闊的「桔梗濠」護城河之後,再爬過6.5米高的石牆,但皇宮守衞森嚴,警衞巡邏時將他拘捕。
松下和俊被捕時,背着一個肩袋。警察從他的肩袋發現他的身份證明文件,還有一封密封信件。消息指,信封內是數封抬頭寫着「呈天皇陛下」的便箋,主要投訴對政府救災無能的不滿。

核災難難以收拾,東京的東電總部外,昨天續有反核示威。路透社

低溫渡護城河 隨時溺斃

東京近日天氣清凉,晚間氣溫只有8至9℃,護城河水深約兩米,松下和俊游水渡過,若中途體力不繼,可能遇溺死亡,他渡河後又爬過不易攀過的石牆,都反映了他不是貿然行事。據報道,警方以擅闖建築物罪名拘捕他後,他當場有禮貌地向警衞說了一句「對不起」,他身穿黑色西裝,還結上領呔,不排除準備直接面對天皇交信,顯示他「告御狀」的決心。
松下和俊看來跟所有日本人一樣,非常尊重日皇。在日本神話中,日皇是太陽神天照大之子神武天皇下凡,創建了菊花皇朝統治日本,地位至高無上。二戰之後,日皇只是形式上的國家元首,掌實權的是首相,天皇也十分約束,完全不涉政事,只在外國大使到東京上任,才出來接受外國大使國書;或在櫻花盛放時開放皇宮讓市民參觀,與皇后一起坐在防彈車後向市民揮手致意。
但在今次地震、海嘯、核災三重橫禍後,日皇比1995年神戶大地震扮演更活躍角色。77歲的明仁先於上月16日史無前例發表電視講話安撫人心,說「苦難的日子也許還會很長,但我們不要放棄希望」,之後與民共到時艱,開放行宮澡堂讓災民洗澡,寧在燭光下吃晚餐也要省電,又到武道館屈膝跪坐探訪災民,處處表現愛民如子的心情。
反觀之下,大地震發生至今逾三周,菅直人政府被轟對輻射洩漏情況隱瞞,對逾45萬人災民未能擬定長遠安置他們的計劃,救災物資也遲遲未能送到災區,令原來第三大經濟體有災民竟凍死餓死。身為首相,菅直人前日才首次探訪災區,被轟來得太遲。

皇室政府地位起變化

這次有人闖皇宮要告御狀,反映日本民眾對菅直人政府救災不力的不滿已走向臨界點,雖然可能是抒發情緒,日皇也不能將民選出來的菅直人罵個狗血淋頭,但卻顯示皇室和政府的地位,在大災難的時候開始起了微妙的變化。
美聯社/法新社/日本共同網/《朝日新聞》/《讀賣新聞》

菅直人政府救災六宗罪

1)低估危機:核安全保安委員會官員去年接受國會質詢,聲言外部供電、核電站內緊急發電和後備柴油發電同時失效不可能,到311後災難應驗時,只能摸着石頭過河

2)反應緩慢:福島第一核電廠311當天已告急,菅直人任由東電處理危機;翌日反應堆爐心有熔毀迹象時,他又往視察,耽誤了注海水冷卻反應堆

3)消息混亂:312反應堆氫爆,當局5小時後才公開交代非爐心損毀;輻射禁區由原來半徑3公里、10公里擴至20公里,被指錯估輻射範圍

4)指揮力弱:災後即時下令3,000自衞隊協助救災,幾日後增至10萬,防衞廳內有怨言指未協商就下令,更出現自衞隊抗令不肯出直升機助救火的情況

5)官僚僵化:中國等多國救援物資送到日本後,日方要求自行送往災區,延誤了把物資送到災民手上。一些外國捐出的藥物也因未得當局批核,沒發給災民

6)重核災輕其他災民:菅直人前天才到宮城縣災區視察,匆匆返回東京,災民批評政府只集中處理核災,忽視地震海嘯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