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爆發逾三周,重建工作陸續展開,政府正擬安排災民大遷徙,搬往高地重建家園。但分析指,部份東北地區人口老化,年輕一代早已遷出,超級海嘯又可能會重臨,重建可能只是一塊雞肋,政府隨時陷入進退兩難局面。
日本共同社報道,災民在收容中心的生活艱難,政府正考慮將他們搬往高地,並會用公帑買起無法重建的災區土地。重災區宮城縣政府昨天(周日)更將大遷徙計劃付諸行動,用巴士接載災民分別前往栗原市、登米市、大崎市和加美町共10處收容中心,災民會在「新居」逗留半年或一年,直至政府建成臨時房屋為止。
擬高地打造小社區
災民遷徙行動陸續展開,日本最大建築公司鹿島建設更磨拳擦掌,準備在高地打造小社區,興建醫院、學校、電訊網絡、方便長者出入的房屋、小型發電廠和油站等,讓無家可歸的災民,有機會在家鄉附近重建家園。日本法政大學城市規劃系教授宮下清衞指,政府可利用策略性建築方法,興建可抵禦地震的公營住宅、商業中心和大廈。
倖存者:真的不想走
但學者質疑重建的經濟效益。日本大和研究所經濟學家渡邊宏指,重災區南三陸町和陸前高田市,人口原已老化,半數人口更可能已經罹難,政府若要重建,就要斥資清除15公噸瓦礫,涉及工程資金也非常龐大,政府不可能重建所有房屋;福島核電廠附近已疏散的17萬居民,將來會否甘冒輻射風險回家也頓成疑問。
南三陸町原本是個小漁村,人口只有17,500人,年輕一代早已搬走。311大地震發生後,海嘯淹沒了全町所有商業活動,5,574間房屋之中,有70%被摧毀,餘下9,000多名倖存者無家可歸,入住收容中心。
63歲老婦須田利子,大半生與丈夫在這條小漁村內賣海藻,但海嘯不僅捲走他們的漁船,還淹沒了他們的店舖和家園,令兩人一無所有。她說:「我們真的不想走,但沒人願意回來的話,我們也無法留下,總不能在這裏獨自過活吧。」
建築工人渡邊大洋也指,沒人願意搬入曾被海嘯吞噬地方,「他們可能會回來,但只會在山上居住。這裏的居民仍然很哀痛,根本沒時間想重建問題」。町長佐藤仁甚至說:「我不肯定他們會否回來,我真的不知道應否在這裏重建。」
43歲婦人林芳惠則屬例外的一個,她原居於福島縣雙葉町的核電廠附近。核電廠洩漏輻射後,她帶着孩子疏散到9.6公里外。她說丈夫原本在電話公司工作,將來可能在東京求職,但她一直在家飼養家禽,根本沒城市生活技能,「我想返回雙葉縣,家裏可能受核輻射污染了,但那裏仍然是我們的家」。
德新社/法新社/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