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我唔信你啲影評喇,《皇上無話兒》都唔好睇嘅!」同事在公司兜口兜面對我說。傷心啊……當然不。
說真的,年中不知幾多人不完全喜歡我盛讚的電影,口味領會人人不一,不關對錯,我也不是要人認同我,影評是提出觀點和欣賞角度,我不一定對,歡迎賜教討論。大學時電影科教授常說,誰都能說喜歡或不喜歡,但評論要能講出為什麼,寫電影的文字不少,如何喜歡、感動,都是個人感受,每個人都有直接的感受,但不等同觀點。
《皇上無話兒》好看在那裏?隨便挑幾個,如聞一多說好詩歌的建築美。雙雄結構,兩男角雙線平行也交織發展,一尊一卑,一莊一諧,一個規矩一個反規矩的oddcouple,但偏偏尊的不尊、卑的不卑超越角色範圍。佐治六世和語言治療師LionelLogue除了是「主僕」、師友,也大家都是爸爸,前者有兩個女兒,後者兩個兒子,Logue的兒子在爸爸的辦公室大家一起砌模型飛機,稚子佐治六世還是Bertie的時候已經被爸爸阻止玩模型這無聊玩意,他根本是無童年可言的悲劇英雄。Bertie和Lionel,相同相反的布置,鏡子影子的格局,我中有你,你有我沒的,就像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Horatio作為Hamlet的摯友好兄弟,卻有對照反差作用,全方位球來球往呼應着,令彼此更有趣立體。
再看Setdesign及佈景設計,故事總是在窘迫的室內發生,一反一般歷史片的魁宏視象雄闊景觀,很多又長又窄的走廊,連BBC廣播控制室也滿室侷促不安,既點出佐治六世的處境,又令人想起他那擠着字句的喉嚨,營造出困境中的不舒服。(盧峰正嫌它不夠史觀氣魄,是導演的取捨吧)
主軸以外,連小場口小演員也有戲可演,看佐治六世的小女兒,未成王之前,爸爸回家,她還可衝上前擁着他;知道要登基了,同樣想擁爸爸的去勢以ABS急停,改為給父王bowandcurtsey,帝王家的去人情化不言而喻。
可惜同事說「我都唔鍾意睇勵志片嘅!」噢。更可惜是白癡的美國電檢竟把影片列為"Restricted"級別,大概是片中粗口太多,皇上也爆粗教壞細路也,而現世代的年青人都是白雪公主來,要防污染。港美之間,外幣兌換之外,原來電檢智商匯率也聯繫掛鈎,IQ零蛋兌零蛋。
其實,一套電影,誰都可以不喜歡它,但它仍然是好電影;誰都可以很喜歡它,但它仍然是爛電影。正如做人一樣,重點不在於夠不夠多人喜不喜歡你,是你有什麼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