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電廠附近水域的輻射量超標不斷創新高,東電昨日(周六)終於找到輻射水污染海洋的源頭,原來是2號反應堆取水口附近混凝土維修槽牆內有一條20厘米長裂縫,輻射水從這裏流入大海,工作人員隨即灌漿封住裂縫,但無法凝固。
東電在該條裂縫偵測到輻射量為每小時1,000毫希(mSv),人體在短時間內接觸500毫希輻射已足以增加患癌風險,但專家指輻射在空氣和水中很快被稀釋,影響有限,而事實上在維修槽一米外地方,輻射量為400毫希。
「人工浮島」儲存污水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發言人說:「這可能就是其中一個海水污染源頭。可能這範圍內仍有其他類似的裂縫,我們必須盡快將它們全部找出來。」東電職員隨即用混凝土封堵維修槽的裂縫,但輻射水不斷湧出,令混凝土無法凝固,滲漏持續不止。
當局一個星期多前開始測到核電廠附近海水的碘131量超標,昨天在核電廠40公里外水域偵測到碘含量超標一倍,顯示輻射面不斷擴大。東電一名職員前天在登上一艘駁船時不慎掉進海裏,即時被救起,初步檢測皮膚的輻射呈陰性,但為安全起見,還會為該工人進行更多檢測。
此外,東電放棄了用運油輪泵走1-3號反應堆內1.3萬噸輻射積水的構思,因為核電廠港口水深只有6米,無法停泊運油輪,遂改用大型鋼製浮台儲存。靜岡市應東電要求,將一個用作釣魚公園的大型鋼製浮台,送到福島核電廠泵走輻射積水。這個鋼鐵浮台像「人工浮島」,長136米、寬46米,高3米,估計可存放1萬噸水。
中央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