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此次整改審核,名義是回應奶業問題百出,確保奶品安全,但有輿論質疑,當局只是借機洗牌,打壓中小廠家,保護企業壟斷。有消費者指,過往出問題往往是大企業,例如三鹿奶粉,「國家第一品牌,夠大了吧?還不是害死人」。
內地乳業專家王丁棉指,這次行動可稱為國家對乳業的一次大清洗,淘汰一批高耗能、落後企業,「有些企業產能小,並不代表產品質量不達標,例如甘肅有些企業,當地有一定知名度,但就是因為產能不達標被淘汰。」
買新設備 小企業難負擔
根據新規定,乳製品生產企業必須配備相應檢測設備,對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劑等64項指標進行自檢。王丁棉指,購置這些新設備至少要投入兩三百萬,「這對小企業來說,投入這麼多,即使過關了也很難存活」。
正因為此,有部份地方企業寧願放棄而「自殺身亡」,也不願順應當局的要求,增加投資。浙江省有11家乳製品企業,由於新的準入條件提高,主動放棄了申請;該省另有5家奶品商只因廠房佈局不達要求,被撤銷生產許可證。
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