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法門 - 林夕

心靜法門 - 林夕

李怡先生3月30日《天底下只有三件事》一文,引述一網民一網文談心靜之道,那一家之言是這樣說的:只管自己的事/自己能管的事,不管他人的事(多管多惹事)及老天爺的事(管不來的事),煩惱自減心自靜云云。李怡覺得依此「明哲保身」的靜心哲學去過日子,他這輩子就算白活了。看,一篇談心靜的文章,反讓李怡的心不平,可見心有無量形態,三千大千世界,求靜法門有三千不為多,但看各自因緣。
初看網文,只覺得不是應該反過來說嗎?心煩事一般來自自家門前之雪,煩惱來源一般是那個放得太大的自我。只管好自己吃什麼東西上不上班開心不開心結不結婚,就能心靜?太專注開心不開心已萬難開心,是在開自己玩笑才對。自家事正因自己能管,才更上心,更難靜;而且只活在唯我獨尚的狹小世界裏,丁點閒事在斗室中最適合培育煩惱。
各適各法啊。有些人借他人的事老天爺的事來稀釋私事,忘我情懷帶來的波瀾起伏,暫時不會讓他們少長了幾両肉,又自我感覺良好:忘我忘我,我小了,心有雜聲也微弱至幾不可聽,自然淡靜。有些人連自己的事都管不好,就忙着去管他人瓦上之霜,又憂天又畏天又問天,像這種個案,無論從利己利他出發,管什麼不管什麼都只落得心煩氣躁。
有些人像李怡先生,先天下之憂而憂,你要他躲進小樓,不管外面春秋,他才真箇心緒不寧。而胸懷這紛擾的世界,心雖難靜,只是心安理得問心無愧,就能靜靜地,靜靜地,做着應該做的事,喧囂中自有一份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