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搶奶粉搶到近乎斷貨,近日連日本護膚品、化妝品和日本罐頭等都成為掃貨目標,銷售量較平日有雙位數字增長。不過,由於大部份零售商存貨水平只有三星期至一個月,加上日資企業在大地震後都傾向先照顧國內需要,減少出口,相信部份貨品本月中開始會出現斷貨情況。
第二季通脹料升至5%
零售業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琼表示,有日本化妝品公司在關東地區的生產線受地震影響,「因為輻射問題,生產線唔會咁快恢復,而且日本企業都傾向先滿足國內需求,唔多唔少都會影響對香港嘅供應」。但她強調,護膚品及罐頭等產品和奶粉不同,有大量其他歐美及韓國的產品可以代替,相信不會出現恐慌搶購潮。
麥瑞琼又稱,日本近日有不少食品都已由以往的淨出口,改為淨入口,相信情況會持續,將令亞洲區內供應變得較緊絀,進一步推高價格,令本港通脹加劇。
本港1、2月份通脹約3.7%,麥瑞琼相信,第二季最起碼會升至4.5%至5%,「日本地震令部份貨品供應減少,內地通脹高企更會令來貨價繼續上升,情況真係幾差。連快餐店都反映,由1月開始,再加價已經會令銷售下跌,如果去到4%至5%,我覺得已經係危險水平」。
寶華世紀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陳寶明亦表示,從2月份的數據來看,價格趨升對消費者的負面影響,已越來越明顯,「相信今次持續差唔多近20個月嘅零售升浪,已經見頂,依賴本土消費嘅零售企業增長會放緩,只有做內地旅客生意嘅公司,好似珠寶、電器等,仍可保持理想增長」。
今年首兩月零售情況
整體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
*銷售價值變幅:↑6.5%
*銷售量變幅:↓0.2%
新鮮或急凍魚類及禽畜肉類
*銷售價值變幅:↑5.7%
*銷售量變幅:↓3.8%
新鮮蔬果
*銷售價值變幅:↑0.2%
*銷售量變幅:↓8.4%
*與去年同期比較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只列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