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給力:童言無忌 00後也上街

文化給力:童言無忌 00後也上街

8歲的Joseph因為參加3月6日的反預算案遊行,慘被胡椒噴霧射中雙眼;同樣是8歲的小女孩潘小行,因為參加了去年反高鐵「五區苦行」,被冠以綽號「小苦行」,繼80後、70後,連00後也上街,搞到保安局局長李少光都招架不力,慘變「李向天」。

記者:馮敏兒
攝影:陳陶鈞

Case1
8歲小苦行的童年近事

「我支持菜園村村民,不要拆掉菜園村,否則他們便無屋住,我知道政府為了建高鐵而要迫村民搬,但他們還沒建好新村呢,政府那樣做太唔好!爸爸說政府的政策令有錢人更有錢,窮人越窮,媽媽說政府只愛聽有錢人話,但窮人的說話就唔肯聽!」知不知道有8歲小朋友參加遊行示威被噴中胡椒噴霧?小行說﹕「我唔知道呀,沒看新聞,我本來也想去示威呀,但爸爸媽媽唔得閒。我知被胡椒噴霧噴到會好痛,還有機會盲,我驚呀,但還是喜歡遊行。學校老師都唔講政府的,我也沒問,不過我常常都聽到同學說,唔鍾意政府喎,但也沒有像我一樣愛遊行。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同性戀啦,無得生仔可以去孤兒院領養。36個字的粗口我都識,都聽過啦,在電腦那兒。在學校見到同學打架,我叫唔好打,佢哋會說關你屁事,告訴老師,老師會說唔緊要啦!」

■叫「小苦行」即席寫示威口號,她第一時間畫出曾特首肖像,隨即畫了一個大鎚扑之,「因為佢無腦!」

■去年反高鐵保菜園村,以雙手抱米,26步一叩首的潘小行當時剛7歲。(威廉攝)

激情爸媽

小行的媽媽Bobo描述她參與五區苦行的經過說﹕「是她主動要參與的,不過行了一圈後因為有太多記者,就帶她走,我們只是要她經驗,不是為了出位!反高鐵時,小行向着立法會外面的警察扮鬼臉,我就告訴她不應該,警察只是工作,是背後指揮他們的人的動機才是問題,不能連對人的基本禮貌都沒有了!事件給了我們討論價值觀的機會,我常跟她說只是為了維護人的基本權利,也不要輕易黑白二分,不過很多深入問題都沒機會跟她討論。」
小行的爸爸潘德恕說﹕「我們不會睇主流電視和電台新聞,我有時會接觸網上傳媒,她有時也會聽埋一份,每次遊行她都會問為甚麼,我們當然會解釋自己有甚麼不滿,她自己不會事事主動關注,但一定會受我們的觀點影響,後果卻是比我們更感性地投入,加上她本身性格很有表演慾,只要一有氣氛,只要她覺得正義。」

■潘小行自製彩虹旗,參加「反恐同」(反恐懼同性戀)示威來了!(CallyYu攝)

■潘小行騎着爸爸潘德恕上街去。

Case2
14歲曾陶與爸爸的街頭藝術

曾陶今年14歲,但在5年前的保護皇后碼頭一役中,就大玩街頭藝術,抗爭中的遊戲,「上街時不要見人群就走埋去呀,但如果被噴胡椒的是我?因為唔知發生乜事,都會驚,但就算受傷都會學到嘢,最少知道甚麼是胡椒噴霧呢!保天星時我只有三年班,很多事都是一知半解矇查查,反高鐵這次就清楚多了,睇到新聞報道與現場所見不同,就會柴台!」不過說到政治立場也實在太言重了,曾陶本性沉默,愛打機但成績勁好的,而隨身的「扯鈴」則隨時可以拋上半空,街頭飛舞。
曾陶的爸爸曾德平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但卻是反對港式教育的中堅分子,常教兒女讀書沒樂趣就不要讀:「我對運動的理解不是對立式的上街,我會以創作的心態來參與,不會老竇教仔大條道理,反而要他們身處其中,參與不同領域,成長最需要培養好奇心,長大了就會自動波,擁有內在主動性,不要像其他父母一樣事事安排妥當,只因為我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過份保護最終導致不能獨立。」

■在保護皇后碼頭中,9歲的曾陶以泥膠在地坑織夢。

■曾德平和兒子曾陶都不熱衷上街遊行,但街頭玩樂、創作則前仆後繼!

■曾陶06年在保護天星碼頭運動中的街頭藝術。

■10多年的古董手機時刻不離身,因上面有曾德平兒女的塗鴉,更有一段保護皇后碼頭的短訊。

Case3
8歲Michelle忘情玩樂與環保媽媽

Michelle今年8歲,是混血女兒,爸爸遠走高飛。你知不知道日本核電廠洩漏輻射?怕不怕輻射死人?「我唔知,也唔理!去年反高鐵,我是跟着大聲怪獸豐哥哥去的。」然後繼續畫她同學的肖像,沒有滿足記者的提問。Michelle的媽媽Bella:「我的教女方式是『放養』,反高鐵時我們一齊去『環評DIY』,橫越雞公嶺,她最愛說action,去年1月16日包圍立法會,佢都大聲疾呼要見鄭汝樺。我不是太熱衷遊行,不過反高鐵都有擺街站,我像我女兒一樣年紀只7歲時就參與當年六四運動,我會帶她去六四晚會,因為我要讓她見到真實的一面,因為報紙、電視不可信,來到現場,她就會問為甚麼?我經常帶她去菜園村,但很少講甚麼抗議、遊行,所以她並不了解,就算核輻射也沒說,那只會製造恐慌,真的要死就死吧,還要大驚慌實在太不值了!」很多兒童沒經歷的生活體驗,Michelle都經歷過,但看來記憶短暫,永遠陶醉當下,她把公園地下變成自己的私人畫室,還在鏡頭前扮鬼臉,反叛地忘情玩樂,天真多可愛。

■8歲的Michelle跟媽媽上街上山,一切都是遊戲。

■在鏡頭前總愛反叛的Michelle與媽媽Bella。

■Michelle在公園地上忘情畫畫。

利益申報

記者為文之前有必要「利益申報」,因為自己都有一對00後兒女,每次遊行示威都帶同參加,就像嘉年華會,快快樂樂上街去,早在03年,他們還在嬰兒期,就參加了歷史性的7.1大遊行,抱到手軟之痛,終生難忘。你可以說00後上街都是父母的意志,但上街者正正是為了後代的未來福祉,理所當然關乎00後的事,但如果你以為小朋友沒有個人意志,全由父母擺佈而蔑視00後的訴求,那你就可能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內列明的,兒童有表達訴求的權力。童言無忌,他們可以玩得忘情,但對不公義卻看得格外眼明,文中出現的小朋友,經記者提問測試,不見得政治早熟,更勝成人,但各自表述的卻是正宗的「童話故事」,例如我有一位藝術家朋友的7歲女兒做功課,在回答喜愛的社區活動時填上:「上街遊行」,老師給了她一個大交叉,在旁補充:「賣旗」!

■反高鐵保菜園的「五區苦行」經典紀念作。(曾志浩攝)

■菜園村的「80歲後」高婆婆和年幼孫女為家園參加「五區苦行」。(李家皓攝)

■去年反高鐵包圍立法會,大家都看到菜園村的孩子是如何大聲疾呼反迫遷。

「李向天」的人肉擋箭牌

3月初反預算案遊行中,警察在沒有預警下,以胡椒噴霧傷及8歲小童Joseph,竟令保安局局長李少光爆出「向天論」,指胡椒噴霧是向天發射,但警察行動指引都話明胡椒噴霧不是向天向地,而應向着對方心口發射,李少光因而得了「李向天」綽號。當時還有兩個90後小朋友被拘捕,他爸爸氣冲冲跑出來大罵是誰教唆兒子遊行,長官意志更指示威人士以兒童為人肉擋箭牌,笑話繼續上演,Joseph和他媽媽繼續上街遊行。

■「好痛!」的感覺沒令Joseph卻步,上周日還跟着媽媽上街去。(馬崇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