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有74年歷史的三級歷史建築物內踩單車、緩步跑或暢泳?活化中環街市終極方案最快今年底揭盅,市區重建局昨展出四個應邀本地建築師的保育方案。市建局指保育方案非四揀一,強調最終方案定會融入市民意見。
有方案拆六成原有結構
由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提出的方案改動最大。名為「破繭都市蝶舞重生」方案建議拆去街市內60%結構,於頂部加建兩層及在地底加建一層地庫,令室內面積由9萬方呎大增至16萬方呎。負責設計的何周禮表示,除在街市內建一個萬呎的蝴蝶園外,天台會大量種植,又設緩跑徑及單車徑,「最怕就係木乃伊化保育,唔係咩都唔郁就係好」。由香港城市設計學會副會長吳永順設計的「漂浮綠洲新市集」就加入水元素。最大特色是在頂層建了一個7.5米乘22.5米的泳池,並設有機市場供市民選購有機食物。此外,街市內會設大牌檔、零售設施及表演場地,令不同市民都可享用到街市設施。由施家殷設計的「城中綠門」則採用可自動開合玻璃天幕,將大量自然光引入街市。「保育回憶活化中區」方案的改動最小,只在街市入口增設綠化小院及彩色玻璃。
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昇認為當局可仿效保育灣仔街市做法,在中環街市上蓋興建甲級寫字樓,「可以增加庫房收入,同時又可保育中環街市」。市建局表示,除在中環街市外,四個保育模型將在奧海城、中港城、荃新天地及將軍澳廣場作巡迴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