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不諳故事的哀傷,抱着睇明星的卑微期待進戲院,多少覺得有賺──除了掛頭牌的嘉莉慕萊根、安德魯嘉菲和姬拉麗莉,還有客串飾演校長的夏綠蒂藍萍,老餅影迷喜出望外。片名原本簡簡單單叫《別讓我走》,是女主角耳畔一首歌的名字,我們的發行商顯然擔心夾硬留低的請求有趕客之弊,在前頭鄭重加了「愛」,希望仗賴邱比特照應,吸引拖手仔的觀眾捧場。把藏在心裏的話宣諸於口,果真特別馨香麼?最啼笑皆非的不會不是麗莉小姐,同期公映的《昨夜》譯作《一夜誘情》,自己打自己對台的密實姑娘忽然成了大言不慚的「愛情」顧問,大有資格開檔當信箱主持人,以苦海明燈姿態吸納粉絲。
由向來不信奉埕埕塔塔的我提出這種質疑,要被嘲犬儒的,既然願打的一方和願捱的一方都甘之如飴,局外人無謂指口篤鼻吧,何況要數近期荒誕的片名翻譯,無論如何輪不到它。譬如那部有份入圍奧斯卡的《冬之骨》,化身《凍死骨》乍看佳偶天成,其實完全貼錯門神。也不說尋父傳奇和杜甫名作大纜扯唔埋,攀龍附鳳不但牽強而且勢利,與劇情更一點都不符合──那根點題的骨斷斷不是凍死的,如此誤導觀眾跡近無賴,甚至有強姦智識版權傾向。講開又講,《熱錫皮屋頂上的貓》電影版我一直以為定譯《豪門巧婦》,近日悼念伊麗莎白泰萊有人寫作《朱門巧婦》,不知道當年師爺用的究竟是哪一個字。田納西威廉斯筆下雖然沒有傳出「酒肉臭」,但通俗劇有齣家喻戶曉的《朱門怨》,封建家庭的糾紛和鬼婆二少奶的遭遇暗通款曲,投在同一門下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