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香港,天天向錢看,商場連鎖店當道,小店窮途,迅猛之勢已達病態臨界點,猶幸仍有奇蹟發生。kubrick在油麻地偏安一隅,在奇特土壤下發芽、成長,十年過去,根已成樹花已開,釀製出多用途的本地文化地標。且看一班聲書藝本地薑圍講,它如何奇妙。
記者:蔡俊業
攝影:陳陶鈞、周旭文、楊錦文
鳴謝:kubrick、YMCArts!及《壹週刊》提供部份圖片
到家都未賺錢
無論是地產霸權抑或只是商業社會的自然定律,過去十年連鎖店急速擴張,小店買少見少,尤其上樓書店,眼見個性格調兼備的阿麥書房都會突然執笠,無法叫人不心驚。害怕樂文、田園會捱不住緊隨阿麥之後,奇怪是,我竟然沒為kubrick擔心過,皆因眼見為實——每次到電影中心看戲,路經偌大的玻璃窗,必定見到顧客散落各處,這邊的嘆咖啡、吃意粉,那邊的打書釘、翻雜誌,人氣仍盛。不過kubrick話事人譚麗雯(Amanda)卻半帶認真的向我解釋,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我哋到家都仲係賺唔到錢,銷售額係有喺度,但本身利潤好低,我畀得租金同燈油火蠟都唔夠畀人工!」如此說來,情況相當險峻,難怪有支持者用行動力撐,希望此店能夠長存下去。「舊年7月第一次幫《信報》做訪問,出咗街之後,記者話居然第一次收到讀者回應文化版嘅訪問,大意係講一定會好支持kubrick;記者覺得好感動,於是就forward番畀我。」粉絲擔心kubrick隨時在大市場的壓榨下猝死,只因對他們來說,在油麻地果欄旁邊,難得找到一個有書有歌有咖啡,予以喘息空間的奇妙天地。物以類聚,文化藝術人都會經常來到kubrick看書、表演、參展甚至幫襯,對他們而言,這家小店又為他們帶來甚麼呢?
唱友:這裏唱歌被尊重
「我住喺太子附近嘛!」因住家就在油尖旺隔籬,黃靖(Jing)經常到kubrick閒逛,兩年前的十月秋夜,他穿了件白灰色恤衫,戴上紳士帽,一支公,一支結他,到台前獻唱。由英國大學畢業回港,投身街頭表演行列,他最愛隔一段時間便轉換地方觀察聽眾反應,試過平民到走上銅鑼灣街頭高歌,亦試過隆重到去中環及灣仔酒吧唱live。他坦言在kubrick表演,跟他在街頭和酒吧的感覺大不同,「中環、灣仔嗰啲擺明係飲嘢、食飯,同埋始終係蒲區,觀眾唔容易投入;油麻地呢度嘅觀眾就好投入、好文靜,我覺得佢哋係好認真去聽歌詞,有被尊重嘅感覺!」由於只售非酒精飲品,Jing覺得營造出獨特氛圍,「呢度有佢嘅好亦都有佢嘅唔好,因為我覺得音樂同酒精係有直接聯繫,無酒飲對做livemusic係有少少影響氣氛,但呢樣嘢亦令到kubrick有好強嘅character。」他解釋,所謂的character是由於kubrick包含書店,加上場地所限,較適合唱作人表演輕音樂,「佢哋嘅歌詞好緊要,但現場唔會有drumset,亦唔會有過多嘅amplification蓋過人聲而聽唔到文字,所以到頭來呢件事又係好kubrick。」Jing直言kubrick的存在,正好舒緩本地獨立音樂人欠缺表演場地的問題。現時表演音樂,康文署轄下的文娛中心是主要選擇,「其實唔細,閒閒哋都有四五百人,但就算一隊五人band都難以號召咁多人;細的收費又高,像麥高利同藝穗會觀眾席都係七八十人,而且麥高利都唔平!」
樂人:方便某些人認識新嘢
比Jing更早,現為「儉德大廈」樂隊成員的獨立音樂人大森,早於2004年已為YMCA在kubrick表演,「喺呢度玩嘅感覺比較得意,因為有啲人買緊書,有啲人煮緊嘢食,有啲人收緊錢,有啲人喺度睇緊你,你覺得自己表演嘅同時又唔覺得自己喺度表演緊,唔似企喺台上面話好認真去表演畀人睇!」闊別六年,去年12月再為YMCA的「書發聲」迷你音樂會表演,大森認為kubrick為一班獨立樂隊提供一個向大眾宣揚的門路,「可能有啲人唔覺意行入嚟就聽到,人有時都幾懶,你唔會專登去搵,呢個地方係方便到某啲人認識一啲新嘅嘢,書又好,音樂又好。」兩次經驗令他反思店舖的用途,這讓我想起去北京旅行時,曾到過一家開在帽兒胡同的火鍋店,到了周末就會變成獨立樂隊的舞台,這不就是kubrick的內地火鍋版嗎?
設計師:我的書在這裏賣光
YMCA跟kubrick合作的「自發作創意DIY書展」,是每年重點活動,最廣為人知是蘇真真《香港潮語學習字卡》為第三屆(2007年)參展作品之一。全職平面設計師的章柱基(Kila)就是因為看到蘇真真的成功,於2008年與FunFun一同創作《相thefacebook》一書,以不同國籍、背景及年齡人士的大頭照,配合分析來解釋何謂「相由心生」。「我嘅作品唔係大眾化,呢間書店比較適合賣我的作品,因為放喺kubrick會吸引到一班讀者,佢哋會接受到我嘅作品。」結果60本書悉數售出,更吸引台灣及海外的讀者接洽希望購買,「亦因為咁我憑呢個機會攞咗兩個創作獎項,而最好的result就係俾G.O.D楊志超先生睇中,未來會大量出版。」而參加過第一屆及第三屆「自發作」的喜嘻果亦分別在展覽中出版了兩本書售賣,「kubrick會搞好多唔同event,例如讀書會,吸引到一班鍾意睇書嘅支持者。就好似一張凳,可唔可以唔係只因為賺錢而存在呢?」她坦言已做了kubrick客人很長時間,見證這家小店的地位轉變,「近年間香港的書店越來越少,經營越來越難,kubrick作為書店和cafe變得好罕有。如果呢種空間可以生存落去,已經好值得欣賞!」
Wanderingkubrick
kubrick十年紀
‧2001年:油麻地kubrick於11月25日正式開業
‧2002年:2月,第二間kubrick奧海城店開業;同年油麻地舉行「藝術家駐場計劃」及at17小型音樂會
‧2003年:首度出版小說─—葉志偉《突然獨身》
‧2004年:首度進軍香港書展
‧2005年:5月,第三間kubrickapm店開業
‧2006年:走出油麻地,到PalaceIFC舉行「thecitizens」展覽;開業五周年,同年奧海城店結業
‧2007年:8月開始逢周五晚舉行「kubrickFridayLive」
‧2008年:--
‧2009年:衝出香港,於北京開辦首家內地分店
‧2010年:第二家內地分店年底於杭州開幕
‧2011年:kubrick十周年紀念,油麻地店將於四月開始小休裝修,並舉行多個紀念活動。
kubrick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kubric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