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福島核災引起全球恐慌,外國權威軍事評論媒體也關注大亞灣核電站控制棒失靈事故。該評論形容控制棒失靈是「核電廠最忌諱的重大事故」,也是切爾諾貝爾災難的起因,促請港府設核安全監管機構迫使廠方提高透明度,並效法日本,讓市民從小參加防災演習。 記者:白琳
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指摘大亞灣核電站的透明度不足,反應爐控制棒被「卡住」如此重大事故,港人及珠江三角洲市民竟被「蒙住」了兩年多。本報上周從國家核安全局網頁發現有關事故報告,但廠方之前從未向港人公佈。《漢和》稱,縱使廠方經常指大亞灣核電廠的反應堆為壓水式,與福島核電廠的沸水式不同,但這種解釋只「能讓一般人放心」,並無根治問題。
十多米防波堤被指「脆弱」
《漢和》警告,一旦大亞灣遇上突發事件,再因控制棒失靈等原故而未能停止運作,加上電力、冷卻系統出現問題,燃料棒一樣會熔毀並洩漏輻射。縱觀中共史上多次大型事故,以「人禍多於天災」作為總結,「無論有多少套冷卻水系統,供電設施一旦受到自然或者人為的損壞,或者操作錯誤,照樣會出問題」。
大亞灣核電站位處海邊,儘管該區從未發生重大海嘯或強烈地震,《漢和》擔心廠方十多米的防波堤不足夠,對港人而言是「脆弱的心理防線」。福島災難之後,越南把籌劃中的核電站防波堤加高至20米。內地的核電廠大多位處南中國,評論認為核危機不能排除戰爭因素。除了東北省分,內地幾乎所有核電廠均在台灣軍方F16戰鬥機的攻擊範圍之內。
促港府設機構監管核安全
《漢和》促請港府吸取福島事故教訓,成立本港政府層面的核安全監管機構,並敦促國際原子能機構嚴密監管大亞灣核電站。港府並應設立專門針對輻射問題的醫院,因切諾出事時蘇聯只有莫斯科第六號醫院提供防輻射治療,「治療的遲緩,使更多人過早地喪失了生命」。港府應效法日本,全面公開防核電事故計劃,讓市民從幼稚園時代就每年參加各種防災演習。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說,1986年切諾災難的真正成因眾說紛紜,前蘇聯當局及國際原子能機構均認為控制棒出問題,包括其設計上有缺陷、當時測試人員不遵從指引抽走控制棒等。
議員:港應加入調查條款
本港軍事評論員馬鼎盛指出,台軍F16戰鬥機的攻擊範圍,取決於飛行高度及負載重量。若載滿彈藥,可攻擊方圓大約800公里,但他認為台灣攻擊內地核電廠的可能性極低。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認為,若港府設監管核安全機構,可透過商業協議解決調查權限的問題。目前港府對付大亞灣核電站的唯一武器,就是與中電的專營協議。她促請港府於協議加設條款,註明本港監管機構有權調查大亞灣核電站,否則拒絕向大亞灣買電,「政府淨係識得睇住中央做嘢,要實踐一國兩制就要聽民意。市民要企出嚟畀政府壓力,話畀人聽我哋要慳電,唔要核電」。
本港核安全政策修訂建議
‧設立政府層次的核安全管理機構
‧建立針對輻射問題的研究機構及醫院
‧制訂周密詳細的防核電事故計劃
‧成立防輻射部隊
‧促請中央政府交涉向本港核安全機構賦予調查權限
‧敦促國際原子能機構嚴密監視大亞灣核電廠
資料來源: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