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診治建議指數 專家推介善用DAS28評估風濕

國際診治建議指數 專家推介
善用DAS28評估風濕

【本報訊】評估類風濕關節炎病情一向缺乏客觀標準,病人容易錯過轉用更有效藥物良機,導致關節變形無法逆轉。香港風濕病學學會建議風濕科醫生廣泛應用名為「DAS28指數」的標準,評估病人病情是否已達臨床緩解,即關節腫痛已獲有效控制,病人可及早改用其他藥物,以防惡化。記者:陳凱迎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關節組織,引致發炎疼痛腫脹,嚴重者更會關節變形。香港風濕病學學會會長莫志超醫生指出,類風濕關節炎傳統治療較保守,病人病發初期先接受物理治療,一至兩年後病情無改善才用傳統藥物,繼續無改善者才會使用較有效但昂貴的新藥,例如生物製劑。
但在評估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是否需要轉用更有效藥物上,一直缺乏客觀標準。他指病人因此有可能錯過轉用更有效藥物的良機,「惡化到關節變形就用新藥都冇用」。故學會參考歐洲抗風濕聯盟的國際診治建議,呼籲本港風濕科醫護人員利用一套名為「DAS28指數」的標準,評估病人病情。

病發首兩年 治療黃金期

莫解釋,DAS28指數是按三項因素計算,包括病人分佈於四肢的28個關節觸痛及腫脹程度、反映病人發炎程度的紅血球沉降速率,和患者對自己整體健康狀態的評分。分數越高病情越差,如指數超過2.6即病情活躍,應及早轉藥;若指數在2.6或以下,反映患者關節腫痛問題受控。
香港風濕病學學會常務秘書譚麗珊教授,有信心本港風濕科醫護可廣泛應用此標準。她提醒類風濕關節炎病發首兩年是治療黃金期,倘持續出現早上關節僵硬或呼吸時胸口刺痛等,應及早求醫。但學會在今年2至3月問卷訪問179名患者後,發現四成患者不知道有治療黃金期。
今年30多歲的Shirley,18歲確診類風濕關節炎,「試過全身冇一個關節唔痛」,被迫放棄熱愛的球類運動,更曾因病情惡化要做頸椎手術。術後轉用較新藥物,但DAS28指數仍高踞6以上,四年多前轉用生物製劑後,關節痛楚才減輕,可打羽毛球或乒乓球。兩年多前確診的何女士則形容關節曾像骨頭被拗斷般痛,洗澡及吃飯也要家人協助,轉用生物製劑後才見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