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兩站照起發水樓未按新例改則 體現地產霸權

港鐵兩站照起發水樓
未按新例改則 體現地產霸權

【本報訊】規管發水樓的新例下月1日實施,發展局已表明政府擁有的西鐵線項目將跟發水樓新例入則。不過,環保組織「環保觸覺」指出,港鐵的大圍站及輕鐵天榮站項目仍保留現有發水樓圖則,預期仍會興建巨型平台、過多車位及發水窗台等設施。該會批評港鐵就如一個沒有良心的地產發展商,在鐵路票價及地產項目上體現「港鐵霸權」。 記者:蔡建豪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早前已明確表示,由政府擁有的西鐵線六個上蓋項目,將跟隨收緊後的發水樓新例入則。不過,由港鐵全資擁有的天水圍輕鐵天榮站及大圍站的物業項目,將沿用舊發水樓圖則,未有考慮依據新例作出更改。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右)批評港鐵是無良地產商,造成港鐵霸權現象。立會議員梁家傑(左)指復建居屋可將炒家及用家市場分開。韋志滿攝

有巨型平台屏風樓

已獲批核的大圍站總綱發展藍圖列出,將有高達38.5米的5層巨型平台,以及8座樓高41至51層的屏風樓,項目內的多層停車場將設849個車位。連同剛落成大圍車廠上蓋項目的名城及盛薈,將形成一個長達20座樓宇的屏風樓陣,嚴重影響景觀及通風。天水圍天榮站項目則仍出現巨型平台、過多車位及發水窗台等設施。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兩個項目的圖則都是依據舊有法例入則,港鐵不肯修改,也不涉及法律責任,兩項目最終也會包裝成豪宅,供應的單位只會成為炒賣投資工具。

港鐵天水圍天榮站項目以舊發水圖則發展,照樣起巨型平台及屏風樓。

批評政府坐視不理

譚凱邦強調港鐵不是一間普通上市公司,是受惠於政府多項政策傾斜的企業,不論在運輸網絡及地產項目方面都「攞盡着數」。他形容港鐵已如無良地產商,體現港鐵霸權,但作為港鐵大股東的政府坐視不理,未有着手減少樓宇豪宅化的問題。
港鐵發言人回應指,鐵路上蓋項目將依據已審批圖則進行。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指出,現行政策下,政府根本不能阻止發展商興建豪宅,落成的單位盡是不實用的「鑽石牙籤」,他指最好是復建居屋,將炒家及用家市場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