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產科的工作量已爆燈。有負責產後房的助產士表示,試過一晚有十多名嬰兒出生,但產後房只有三名助產士,負責照顧二十多名母親及新生嬰兒,擔心工作太沉重而出錯,「小錯一定有,但係冇危害病人」。
要同時照顧母嬰
該公院助產士表示,產後房要同時照顧新生嬰兒及母親,如為剖腹產子的孕婦每小時量度一次血壓,為她們吊鹽水;若她們傷口痛要打止痛針。助產士要留意自然分娩的孕婦是否有發燒、陰道流血及小便是否異常,以便及早發現膀胱有否受損。她們也要替嬰兒冲凉、量體溫及餵食第一餐奶。
她又指,有助產士曾工作太忙而出錯,或要延遲為嬰兒冲凉。現時仍不時出現沒有預約、持雙程證及沒產前檢查的內地孕婦「衝」入公院產子,令助產士分身乏術。
瑪嘉烈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周鑑明表示,該院去年12月及今年1月的產子數目創新高,每月約440人,較以往增加約一成。以往每晚只有一至兩名孕婦要開刀,現時增至四至五人。部門要多數倍的人手才能應付工作,但現時仍有兩個副顧問醫生職位未能填補。